说三道四话人生
人生,的确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古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先贤圣哲提出了很多的精辟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把人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结合起来,极富哲理。
人生“三件事”:古人主张“三立”。首先是立德,其次是立功,再次是立言。“立德”
要求人们高风亮节,为世人树立人生楷模;“立功”要求人们建功立业,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立言”要求人们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
人生“三要素”:著名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
人生“三鼎足”:画家丰子恺打过一个精辟的比方:圆满的人生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一个大写的人。
人生“三暗礁”: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告诫青年人说:“自满、自负和轻信,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人生“三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对孩子而言的,孩子初来个世界,既陌生又新鲜。只有父母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思想单纯,不会故意认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反。这重境界是对中青年而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日渐复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信眼前一切,而是用心去认识界。此时,人们看到的山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重境界是对老年人而言的,饱经社会变幻和世事沧桑,返朴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因此,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
人生“三味药”:一位著名学者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称之为人生“三味药”。“问题丹”是指一个人时时都得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来思考。“兴趣散”是指一个人总得有一些业余的兴趣爱好,闲暇生活往往决定人的终身。“信心汤”是指一个人对人生总得有一份信心,明确有耕耘必定有收获。
人生“三境遇”:顺境、逆境和常境。顺境是一帆风顺行千里,春风得意马碲疾。身处顺境,需要常为自己设置练狱;逆境是屋漏便遭连夜雨,行船专遇打头风。身处逆境,需要学会为自已舔舐伤口;常境是不明不晦溶溶月,不冷不热淡淡风。身处常境,需要具备一颗敏感的心拒绝平庸。
疗生“三处方”:即“心药方”、“和气汤”和“无忧散”。“心药方”是唐代禅师希迁为世人开列的一味妙药:“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七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殷笃全用、方便不拘多少。”希迁不愧为惮宗大师,也是疗人高手,幽默中蕴含着无穷的哲理。“和气汤”和“无忧散”是明代医学家徐春甫炮制的。“和气汤”即“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无忧散”组成很简单:除烦恼、断妄想。此二味等份,研为细末,用清静汤服下,其功能胜服“四君子”汤百剂也。上述三处方,倘若依法炮制,且合而用之,即平素日服一剂“心药方”,不如意时服一剂“和气汤”,而患得患失迷惘之际,则服一剂“无忧散”,其功效妙不可言。
面对“三种人”:重我者、鄙我者和轻我者。重视自己的人,是他们让自己确立了自己的信念,增强了自己的信心,让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得意时,重我者一句适时的赞美,可让自已平添百倍的热情;失落时,重我者一句及时的规劝,可让自己重扬生活的风帆。鄙视自己的人,是他们让自己看清了自己的全部,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鄙我者的讥讽和嘲笑将鞭策自己加快自我完善的步伐。轻视自己的人,是他们让自己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由于他们的漠视和冷落,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使自己变压力为动力而奋力前行。所以,这三种人自已都要感谢。
人生当具“四气”:志气是勤奋刻苦的动力源;勇气是斩棘披荆的开山斧;正气是降魔驱邪的青锋剑;才气是事业大厦的脚手架。
人生面临“四择”:择途、择业、择友和择偶。选择可看出你眼光的高远与短浅;可反映你思想的成熟与幼稚;可决定你事业的辉煌与平庸;可导致你人生的幸福与不幸。
人生做到“四不”:古人积千百年厚道处世之经验,总结出“四不”,一曰权势不可尽使;二曰荣华不可尽享;三曰便宜不可尽占;四曰聪明不可尽用。这尽菅是古人的人生经验,但对于现代人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却很有借鉴作用。
人生应有“四要”:一要吃得苦;二要吃得累;三要吃得亏;四要吃得消。吃得苦??苦尽甘来,事业有成;吃得累??磨炼意志,强健体魄;吃得亏??礼让宽容,人际祥和;吃得消??量能而行,尽力而为。
人生该定“四计”:常言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人们如果能用这四计去规划人生,那么,人生之舟就越行越稳健;人生之路就走越亮堂;人生之果就越结越丰硕;人生之途就越奔越辉煌。
人生必备“四宝”:德、识、才、学是完美人生必备的四件宝。德是人生之根基;识是人生之指南;才是人生之利器;学是人生之资本。人生要想有所建树,道德、见识、才能、知识四样均缺一不可。
人生严防“四害”:财是下山猛虎;色是刮骨钢刀;酒是穿肠毒药;气是惹祸根苗。此乃警世良言,人们当警钟长鸣,常防不懈。否则,轻则自毁,重则害人。
人生牢记“四则”:傲不可长;志不可满;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古人强调为人处世应牢记并遵循上述四条准则。如果人生无度、毫无节制,就会导致人生之舟的搁浅、触礁、甚至颠覆。
人生立世“四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谦让是保身第一法;平静,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有了这四法方可安身立命、消灾弥祸、远谤避妒、益寿延年。
人生交友“四辨”: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患难与共、生死可抵,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忠则相倾,贼友也。人生朋友不可不交,择友不可不可不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将影响着自己的人生。
总之,对人生的看法,人有百色,观点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只有领悟到人生最本质、最内在、最核心的内容,才可把美丽的人生之花和丰硕的人生之果糅进生命的脉络,去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完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