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麦收时节

麦收时节

2013-10-26 15:36 作者:杨玉贵 阅读量:2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俗话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过去的忙假虽然不长,却是孩子们磨练的最好机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十二、三岁的孩子,虽然不能割麦,但在家煮饭。

“麦黄草枯,麦黄草枯”,刚送走四月,布谷鸟的声声啼叫,伴着五月的南风在农家的庄前屋后迅速响了起来。就几天时间,原本是绿色的麦浪,眨眼间变得金黄。

现在收麦很简单,收割机往地里一开,一亩地几分钟就能割完。割好后,收割机直接开到河边和公路旁,出麦的筒子对着船仓和车箱放就行了,一点也不要费事。可每当麦收季节,金色的麦浪上空“麦黄草枯”的啼叫声,总在撞击我的心扉,那麦收时节的情景和童年的梦幻又呈现在眼前。

凡在农村长大的同辈人,都忘不了当年放忙假的时光。老师一说放忙假了,一个个如出笼的野鸟,书包一放,就唤着家中的黄狗直往麦地里窜,象刮旋风似的,吓得麦垄里的麻雀满天乱飞,墒沟里的野兔四处飞奔,直把憋了半年的野性发泄得淋漓尽致。

麦收时节,村庄的上空散发着清新的麦香。麦田里弯腰的大人们带着草帽拿把镰刀咯喳咯喳一把又一把把麦杆放倒。汗水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无踪。一垄麦两垄麦终于到了地头,他们抓起水挑子咕咚咕咚喝几大口然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又开始继续收割。麦子长得再好,也抵不上他们的快镰刀,割麦割得快不仅仅靠技术,还虽要有一股说不出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收麦的乐趣。随着镰刀的刷刷声,一搂搂麦子在腋下整齐而又驯服地躺了下。

俗话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过去的忙假虽然不长,却是孩子们磨练的最好机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十二、三岁的孩子,虽然不能割麦,但在家煮饭,给地里割麦的父母拿饭送水,也是必做的功课。有时也趁大人们吃饭喝水的功夫,拿起丢在地上的镰刀,学着大人的样子割上几刀,大人的阻止只会让孩子干得更欢。

其实,麦场才是孩了们发挥能量的地方。原本是块空地,如今已堆满了各家的麦把。此时是没功夫捉迷藏的,大人们都在忙脱谷,小孩子也闲不了,拉把、出麦、翻麦秸,钗草等。麦子出来了有文子,还虽要扬。扬场是个细活,不是谁都能干的。孩子们跃跃欲试,学着大人的样子,拿板锨铲起来就朝空中撩,被风一吹,却全都洒在自己身上,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大人们笑骂起来,拿扫帚把场面重新扫好,然后试试风向,估估风速,盘算着从哪个角度出锨,然后轻抖板锨柄,“唰!”的一声,散向空中,像是下了一阵金色的雨。

只有在晒麦的时候,才有时间放纵。老牛拴在河边的柳树下,脱谷机静静地卧在麦场边。颗粒饱满的麦粒阳光下更是诱人,孩子们在上面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翻筋头,玩就累了就聚到树下走军棋、下象棋什么的,常常会因为悔棋而争的脸红脖子粗。他们争的不可开交时往往会大人喊去回家吃饭时,麦场才归于平静。晌午休息的时刻,相约来到河边的麦秸垛旁,听年龄大的老人们细数着今年的丰收,畅想着来年的播种,似懂非懂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麦子熟了一茬又一茬,庄稼人也换了一代又一代。又是麦收时节,到处传出轰隆隆的收割机声。麦田里时尔蹦出几只不知好歹的昆虫既像是为乡村的收获唱歌祝兴又像是给如今的农村添几分扫兴和无奈。收割机收割后,金黄的麦田上空笼罩着暗黑色的烟尘,那是人们在焚烧麦茬;熊熊的火光照亮夜空,连星星和月亮也黯然失色。同样饱满的颗粒,同样的丰收,同样的喜悦,不同的是,再也找不到当年割麦的勇气和儿童劳动的乐趣了,河边也没有金黄的麦秸垛了,板锨、钗子一类的农具恐怕有好多农村人都不会用了。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当年麦收时节的情景和童年的梦幻,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无奈的老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麦收时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