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忘晓源;望晓源

忘晓源;望晓源

2013-10-22 21:52 作者:明然 阅读量:23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惨遭野兽的铁蹄残踏,国将不国;面对战火硝烟弥漫,强虏的侵略戮屠,百姓何以为家?田英同志心潮激愤难平,他咬牙拨出身上的佩剑。

据清代康熙三十三年间的《都昌县志》地舆篇载,在距县城百二十里的东北方向有一源,名曰“忘晓源”。据多方查证,我们认定它就是今天的望晓源。

忘晓源,坐落在连绵百里的武山山脉中段,都昌第一高峰三尖源峰下。这里山高林密,峰峦重叠、沟壑幽深,广袤的茂林修竹遮天蔽日,使得山间的涧、冲里荫暗昏黑,终日不见天光云影,以至于让那些大山的子民们每日里不知昏晓几何,时光几度,终于忘记了日月的起起落落,时序的匆匆轮回。因此,人们便给这里取了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忘晓源”。

为什么“忘晓源”后来改名为“望晓源”呢?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革命故事。

土地革命时期,在武山地区活跃着一支红军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游击大队。他们以武山为依托同白色恐怖政权作最坚决的斗争;他们积极组织山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运动。当时的红军游击队长是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四县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同志兼任。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便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无奈还击。这就掀开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惨遭野兽的铁蹄残踏,国将不国;面对战火硝烟弥漫,强虏的侵略戮屠,百姓何以为家?田英同志心潮激愤难平,他咬牙拨出身上的佩剑,于忘晓源村前的石壁上奋力刻下了“望晓源”三个大字。表达了革命战士渴望早日驱除强盗,争取抗战胜利早日到来的迫切心愿。可叹的是,田英同志没能等看到抗战胜利就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4•5大港惨案”,将田英等七位同志杀害。田英牺牲时年仅29岁,他的遗体被革命群众偷偷地安葬在望晓源村后的山冈上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游击队的战友们为了告诉田英同志抗战胜利的消息,在田英刻下“望晓源”三字的石壁不远处的另一块巨石上,刻下了“复兴岩”三个摩岩大字。表达了仁人志士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的雄伟壮志和坚定信心。

为了永远记住田英同志这位党的忠诚战士,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们,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从此,人们把“忘晓源”改称为“望晓源”。这便是现在“望晓源”村名的由来。

从此,历史上的“忘晓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望晓源”一名踩着新中国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今天,随着三尖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这将赋于“望晓源”全新的生命意义。“望晓源”这个令人心动的名字,将在都昌的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事业中大放异彩!

相关文章关键词

《忘晓源;望晓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