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心悦君兮君不知

心悦君兮君不知

2013-10-21 18:18 作者:秋色寒烟 阅读量:32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地位和教养的悬殊,王子和庶民的差异,如此种种在越女和鄂君之间产生了一道深深的鸿沟,她不可能吐露心曲,不可能大胆追求自己的恋爱。

“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是一首唱了千年的寂寞情歌,在七夕到来的时候又被我想起。我没有听过越女凄美动人的歌唱,但是这个美丽优柔的单相思故事却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唯美且空灵。船桨缓缓划过水面,激起一层层涟漪,点点浮云和青青的山影倒映在湖水中,水色衬着湖光,斜阳染红面庞。越女在鄂君的舟楫擦身而过之时,用极温婉的语调唱出心中的爱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清凌凌的波光艳影,热辣辣的情思涌动,冷与热便融入在氤氲的水汽之中了。

试想,假若能够和相爱的人儿泛舟湖上,在水中央看丽影成双,该是何等的温馨和浪漫?可惜的是,越女仰慕的是楚王子,并非一般平民百姓,所以,她即便内心思慕也徒然。鄂君怎能理会一个泛棹湖上的渔家姑娘?王子庶民不可能无尊无卑。心悦君兮,心悦君兮……可惜君不知。多么惆怅的词句!愿今生和他成影成双只能是她一己情怀。越女不能直白自己的感情,于是便通过委婉的歌声来表达心扉。一曲清歌,寄托越女几多感伤,几多叹息。多年以后,当鄂君回想起湖面上邂逅的女子时,不知作何感受?或许,鄂君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在越女的心中,曾经占据了怎样的位置。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理解了这几个字,就理解了一份孤独与寂寥。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是不?不论对你的感情有多深,不论思念的情感如何迫切,你终究是不知道的。所以细究这句诗它其实就蕴含了隐隐的无奈和悲哀。鄂君的离开,对于越女来说,是风,是雨,是黑的夜。或许,从此,寂寞的路便向越女而伸展了。越女是有情人,鄂君也未必无情。可是,舟楫驶过之处,只空留一缕的余香,空留半昏的灯光,半明的月色而已。多么令人怅惘的诗句!

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地位和教养的悬殊,王子和庶民的差异,如此种种在越女和鄂君之间产生了一道深深的鸿沟,她不可能吐露心曲,不可能大胆追求自己的恋爱。所以,暗恋带着些许凄美,内心的感情只能片片随风零落,直至最后淡然得像那一湖纯净之水,近乎透明,无痕。于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就如蜻蜓点水一样轻盈、飘渺;又似莲叶上的露珠,饱满如欲滴之泪,却在不经意间滑落于碧波之中,隐藏了踪迹。

于是我又想起了崔护和绛娘的故事。

崔护在一个清明的日子里去长安南郊踏青,路过一农家,于是求的水来解渴。农家姑娘端茶送于客人的时候,内心早已情思飞扬了。基于那个时代,那样的场合,农家姑娘只能“怀抱琵琶半遮面”,似羞非羞,遮遮掩掩。“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用来形容姑娘当时的心境再恰当不过了。可是崔护知否?或许他是知道的。没有说明道破的爱情永远是最美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给对方留下极美的联想。他能感受到姑娘炽热的眼神,感受到她“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含蓄此时成了最美的面纱。所以,他们明明互相存有爱慕之心,但又装作若无其事。只是也许在彼此别离以后,他们才能知道,其实自己的内心是何等惆怅!短暂的相聚成了他们最不能释怀的回忆。“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珍重里有不尽的忧愁。”试想,假如他们双方一开始就很大胆进行表白,他们的爱情就没有美感可言,也就没有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伤了。爱就爱在委婉,曲折;爱在将逝未逝,闪烁迷离;爱在愁肠九曲千回转,这样的爱情才有品咂的滋味。

所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诗不仅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取向。中国古代文往往都把含蓄看做第一美,把婉转曲折的表达,含而不露的表现看做是文学理应追求的意境之美。要“发乎情,止乎礼。”直白的表达方式不足取也;而且让“爱情”这两个神圣的字眼有了更耐人寻味的内涵。爱情的结局大抵可以归为三类。一类为阖家欢乐,珠联璧合似的大团圆结局;一类为“花自飘零水自流”似的分道扬镳,互不牵挂;还有一类,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类,便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着难言之痛,永存心底的默默关爱和牵挂。因为“心悦君兮君不知”,所以心中会有一丝盈盈的怅惘,淡淡的感伤,久远的回忆和万般不着边际的联想,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可奈何。

由此看来,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单相思其实一般来说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一见钟情。偶尔的邂逅,意外的相逢,或者是梦幻般的牵手,刹那间的情感给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于是诗意的偶然便被作者捕捉,并且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这就营造了一种纯美的意境。美丽的如霓虹一样的句子穿透时空的隧道,千百年来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在后世读者心中余音袅袅,绕梁不绝。究其引起共鸣的内在原因,大约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渗入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了。谁的梦境中不曾有过心悦于他而他不知的人儿呢?谁的心底最温柔的地方不存放着一个温馨的名字呢?这种欲语还休,爱而不成,爱而无法表达的失落感就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篇章。

相关文章关键词

《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