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
导读民办小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在街道、里弄招聘而来,以家庭妇女居多,经过短暂的上岗培训学习,就此成为了教师。因此,民办学校教学质量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代教育的学校,亦叫新式学校。这种学校在清朝末年已经有了,譬如“洋务运动”时,曾经办过一些,诸如“路矿学堂”、“南洋公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不过,那个时候的普通教育学校,主要还是“天主教”教会开办。这种学校通常称为“教会学校”或者叫做“洋学堂”。在上海,比较有名的“洋学堂”有“徐汇公学”、“圣约翰大学”等等。
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中央政府乃至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开办了所谓的新式学校。新式学校采用西方教育的方式,用来普通教育和技术专业教育。
新式普通教育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等级。在大学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北京大学”了。新式学校有“国立”(中央政府创办)学校,也有“省立”(省政府创办)学校等。清朝灭亡后,到了“民国”初年,国家设立教育部,建立起了一套崭新的教育体系,孩子的教育与国际接了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科教强国,除了政府以外,私人或者各种团体都可兴办学校。这类学校一般称为“私立学校”和“民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亦称解放后,反之称解放前)以后,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经过了所有制的改造。除了大专院校、中专技校,全部属于公办性质以外。中小学校则有两种性质,一是公办,公办学校全民所有制;二是民办,民办学校集体所有制。公办学校的前身有好几种,譬如:教会学校、国立学校、省立学校、以及收归国有的私立学校等。民办学校是解放后新办的。
公办学校的教师一般长期从事教学,所以教学质量较高。而解放后创办的民办学校,与新中国成立前的民办学校,有本质的不同。解放前的民办学校是民间投资,解放后的学校是由地方政府参与,并且包揽了教育经费。属于政府管理,民间开办的一种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学校。
民办小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在街道、里弄招聘而来,以家庭妇女居多,经过短暂的上岗培训学习,就此成为了教师。因此,民办学校教学质量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民间办学,免不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学校的教室一般是利用无主的房子、热心人的捐献、收归公有的敌产等。因次,民办学校的教室一般都与居民为邻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
我是一九六四年上的小学,那年刚过七足岁,开始了学习生涯。孩子上学,父母最为高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人最大的愿望。开学的前几天,父母双亲领了我到《照相馆》拍摄了入学小照,小照二?大,斜背着书包,脸上带着天真的微笑,身后还有美丽的背景。这是一张全身照,虽然已经过了四十余年,但是保存完好。
我所就读的小学,全称“上海市牯岭路第二小学”。这是一所民办小学,其校址就在南京西路上(近成都北路),一条名曰“同益里”的弄堂内。弄堂内的房子是“石库门”建筑,客堂和厢房是教室,教室的楼上是居民们的家。天井是学生课间的活动场所,而狭小的弄堂,就是学校的操场了。
每天清晨我们在操场上,在国歌声中升国旗,升完国旗后,做广播体操。平时上的体育课,也是在那狭小的弄堂里。虽然学校的教室在民居中,学生也与居民混杂,学生之间吵吵闹闹总是免不了的。但是,学生与居民之间秩序井然,从不相互干涉,很少有纠纷发生。(待续)
二00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