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的启示
导读很多时候,我在教导孩子们:凡是要认真思考,不要被惯性思维所蒙蔽,要学会理性地看待事物,要学会用实践去检验。然而,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思维定势所左右,看来我还需不断地锤炼自己:多看、勤问、善思、苦练……
很喜欢听唐老师讲故事。
一次,某军区司令员邀请我和另一个朋友吃饭,在酒宴上,他非要我喝酒,我就是不喝,他开始用命令的口吻说:“警卫员,拿枪来,看他喝酒不?”我依然笑着说:“我又不是你的兵,你那一套对我没有用,我不喝就是不喝。”司令员瞪着眼睛看着我,我只是笑着不言不语。片刻,他说:“小伙子有个性,我喜欢,警卫员,去,拿我一双皮鞋过来送给他。”我还在纳闷:皮鞋有什么稀罕的?只听他说:“这可不是一般的皮鞋哦,是部队首长专用皮鞋。”不一会,警卫员真的拿了一双皮鞋过来,我一看,的确和我脚上的不一样,再一穿,还真的很舒服。
唐老师说话的那模样儿仿佛是得了宝贝似地。我心想:不就是一双皮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啊?然后用一种不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唐老师似乎感到了我的不屑,然后将脚抬了上了,露出了那双皮鞋的鞋头。我一看,那形状不就是一双很普通的功夫布鞋吗?不相信地问:“你这是皮鞋?”
“是啊?你不信?”唐老师很平和地问我。
“我不信。”我很坚定地说。
唐老师为了让我相信那是皮鞋,于是,从脚上脱了下来给我看。我仔细一看,果然是一双地地道道的皮鞋,地板是牛筋底的,这种材质,耐磨轻便,怪不得走起路来无声无息极是轻巧;鞋面是极软的牛皮,鞋口就是纯纯粹粹的老式“V”字型口。乍一看,还真就会当一双布鞋。怪不得,我一直认为唐老师脚下穿的是百衲功夫布鞋……
这也难怪,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身着一袭乳白色唐服,如此装扮的话,脚下唯有百衲功夫布鞋才可搭配,形成自然和谐潇洒飘逸的风格;如果是穿一双大众皮鞋的话,就显得不伦不类了,特别是皮鞋底发出的声响,与唐服的风格迥然不同。而这双首长们特制的皮鞋,却可以与任何服饰搭配,浑然天成。所以,在一种“理所当然”的惯性思维下,我认定唐老师穿的就是布鞋。
那一刻,我在心里自嘲起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惯性思维而错误很多事实,最有趣的一道题目:小明的妈妈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毛,二儿子叫二毛,请问三儿子叫什么?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三毛呗。”其实,三儿子不叫三毛。另一个思维习惯的测试题也非常有趣,不信,你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个朋友去实践一下,测试很简单,让对方原地踏步走,你向对方发出指令:左、右、左、右、左、右、右。这时你去看他的脚抬起的是右脚呢还是左脚?
这种思维上的定式,在心理学上叫“心理暗示”。也就是在前面一系列的动作后,大脑自动贮存了关于这个动作的行动指令,当重复多次后,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在电脑上用键盘敲打字的时候,得到体验。我用的是搜狗拼音,它就有这样一个自动保存性能,当你输入了同一个字词多次的时候,这个字词就位居首位了,你下次只要输入这个字词的第一个字母它就会自动显示在第一位置上。甚至百度广告都有这样的功能,当你在百度中搜索过某些关键词的时候,百度广告就是自动在你的页面上显示了。
当消极的信息重复几遍后,就会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时,人往往会因为产生不良的生活态度。听过一个《秘密》的录音,它诠释了走向成功的秘密武器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自己心中要达到的目标每天在心里重复N遍,自然的,你的目标就会离你越来越近了,最后你唾手可得。所以,人要建立一个积极地心理暗示体系,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绚丽多彩。
人,不仅仅要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体系,更要学会如何利用“心理暗示”来成就我们的快乐。学会打破惯性思维,这样就会获得潜伏的际遇,或许这个机遇就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鞋子的启示还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营销案例。
有一家鞋业制造公司派出了两个业务员去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开拓市场,他们都是满怀信心,希望能够开创一个良好的市场局面。
这是一个很少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而且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岛国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村姑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甲说:“上帝啊,这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穿鞋子,他们根本没有穿鞋子的习惯,我们还如何把鞋子推销给他们呢?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我们明天就回去吧!”
乙说:“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啊!我不但不会回去,还要把家搬来,在这里长期住下去!”
于是,甲离开了,而乙则留了下来。
一年之后,岛国上的居民都穿上了鞋子……
甲用一种惯性思维去理解岛国人有不穿鞋子的习惯,因此得出:鞋子卖不出去;而乙却用一种反惯性思维的方式,认为他们不穿鞋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鞋子的妙处,一旦教化了他们,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巨大。
很多时候,我在教导孩子们:凡是要认真思考,不要被惯性思维所蒙蔽,要学会理性地看待事物,要学会用实践去检验。然而,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思维定势所左右,看来我还需不断地锤炼自己:多看、勤问、善思、苦练……
20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