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盆景联想丰
导读平中见奇是盆景艺术的又一艺术特色。凭一根一木,一株一石即可成为山原旷林,满目叠嶂,千仞峭壁。制作者的功力在平中求奇。
盆景,艺苑中一束夺目的奇葩。它以奇妙,独特的艺术光采,赢得人们的赞赏。
盆景,盘盘是无声的诗,盆盆是立体的画。山容水意,花态树情,给人一片生机。有的老桩已抽枝吐芽,有的花梢也孕蕾含苞。好像都在争着向人们预报着春的信息。室外虽寒风怒号,可室内却感到春意融融……
千姿百态的盆景,不只是给人们生活增添了情趣,还给人们思想以深刻的启迪。而我不仅从中得到极美的艺术享受,而且领悟到不少文学创作的原理。
盆景创作十分追求艺术美。一棵黄杨,枸杞,黑松,翠柏或合欢,经过修根,整形之后,种于盆内,再根据人们的想象,给予剪裁,攀扎,培植,便可使其盘枝虬舒;或伸展垂挂;或绿盖如伞;或参云腾空。再布置些小巧的亭,台,楼、阁;点缀些桥、塔、榭、轩,赋予诗情画意,顿成艺术佳作。一棵老树根长在山上并无美可言,一旦移入盆中,经过艺人的栽培,修整。赋予一定的形象,即可成为形态逼真的艺术品,散发出艺术美的光华。一块顽石亦是如此,经过锯、磨、凿、雕之后,进入盆中,构成一幅山水画。或则奇峰突兀;或则悬崖陡壁;或则峭如刀剑;或则状若怪兽。缩磅礴山河于咫尺,观广旷山野于内室。艺人在这些小树老根,片石孤枝的自然材料基础上,运用高超的制作工艺,或为重重青峦;或为层层翠岗;或为黄山胜境;或为桂林雨景;或为小桥人家;或为幽谷野村。小小咫尺之盆,竟有雄奇魁伟之姿,幽深香逸之气,真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盆景给人以美育,更给人以文学艺术创造的道理:文学创作不能满足自然的美,必须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提炼,使自然美的东西升华到艺术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才能无愧于文学作品。不是么,眼前的陈列在古色古香的花架上的座座盆景哪一盆不是人工修饰的呢?
小中见大是盆景艺术的又一特色。盆景是祖国山河的缩影;是名山大川的微雕;是峡谷深林的克隆,是盆景艺人的文学作品。中山陵馆展出的盆景中有一盆题名为《钟阜晴云》,构思宏伟,气势磅礴。金陵名胜: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司、志公塔、天堡城、天文台、巍峨钟山,龙盘虎踞,尽入盆中。
一快小石,可成丛山峻岭;一棵小树,可为参天巨树,几竿小竹,可添竹林之趣;一弯贮水,可汇居湖广泊;数重小屋,可显村落之妙……置于几案,耐人寻味。身居斗室,可游名山大川;可观幽静胜景;可览广漠荒原,领略大自然的壮丽风光。
其实,小中见大,这一艺术手法,盆景创作与文学创作相通如是。皆蕴含这一艺术真谛。
平中见奇是盆景艺术的又一艺术特色。凭一根一木,一株一石即可成为山原旷林,满目叠嶂,千仞峭壁。制作者的功力在平中求奇。及其平常的一片石,一棵树,经过艺人的艺术构思,布局,安排,便可平中见奇。盆景之所以引人入胜,令人陶醉的原因就全在于“奇”中。
艺人的常年揣摩,苦心孤诣,刻意追求的就是平中见奇。
我想:盆景创作必须追求艺术美,平中见奇。拙中寓巧。其实,撰文绘画、雕塑……乃至做人何尝不需要这种艺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