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禽鸣启示多
导读多少旋律在悠扬着,多少形态在袒露着,即使是受过创伤的心,面对这广邈而浑然融为一体的声和形,也会顿然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烦恼,把自己化成一个音符,化为一个分子融为大自然的声和形之中。
清晨,闹市还没有苏醒过来,她还在困盹之中。在南湖公园里,我遇上一位老人,他一个人看着三个鸟笼。使我不解的是,他为何不把三笼鸟提到琳琅满目的鸟市,却来到僻静的林中,独赏鸟儿的鸣哨。
我止步观望老人和他的鸟儿,他旁若无人,久久地凝视倾听,仿佛鸟儿唱出了人生的悲欢情仇。的确,婉转动听的旋律,听来好像是轻盈飞翔的翅膀。又好像是艰辛难行的崎岖小路,然而不论是悲伤的歌,还是欢乐的歌,从鸟儿的鸣哨再传递到人的心灵中,就化为灵感和力量。看,老人那自信的目光和轩昂的气势,使我忽然感到他赏鸟的志趣不在鸟儿,似乎是依托鸟儿的悠扬歌声,另有飘向云天的高远志趣。
我高兴地走近了老人,用请教的口吻与老人攀谈,才知道他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在他言谈的余音中,流露出人到暮年尚未实现宿愿的慨叹。老人见我欣赏他的鸟儿,便把我当作一位知音,毫无保留地给我讲解鸟儿的习性和特点。这第一笼鸟儿,是我们熟悉的鸣禽,它跗跖后缘不象一般的鸣禽呈棱状,而是钝圆形,具质状鳞,后爪特长。它那婉转的鸣声,带有柔和的震音,这种音色和音质对我来说是多么亲切啊!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派山清水秀的村庄,流水潺潺,柳絮飘飘,使我看到了生活潜流中的淳朴、友爱、善良和正直,就象一串串明珠永不暗浊地闪闪发亮。鸟儿的鸣哨引起大自然的神秘交响曲,鸟儿的鸣哨扩展开大自然旷放,啊!多少旋律在悠扬着,多少形态在袒露着,即使是受过创伤的心,面对这广邈而浑然融为一体的声和形,也会顿然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烦恼,把自己化成一个音符,化为一个分子融为大自然的声和形之中。
老人不厌其烦地又给我讲起了第二笼鸟儿。这是什么鸟儿呢?只见它的背羽是绿褐色,下体是黄褐色,向后延伸呈峨嵋状,眼圈白色。老人说:“这鸟是画眉”。画眉鸣哨不仅带震音,还带有滑音,不仅善鸣,还表现出千姿百态的跳跃和争斗。我仔细倾听片刻,果然各种曲线的震音和滑音组成美妙而又节奏简明的“随想曲”和“狂想曲”。怪不得老人欣赏禽鸣时,竟喜形于色。我看的出,这生灵鸣哨的旋律,是描绘他智慧曲线的画笔,这生灵鸣哨的银色音质,是迷醉他心灵的芝兰。然而老人追求的不在鸟儿鸣哨的本身,而在鸟儿的鸣哨中追忆自己的“随想曲”和“狂想曲”。鸟儿鸣哨的旋律是划向老人心灵的泛舟,他心中对美追求的火炬,是谁也扑不灭的。于是,我明白了,美的感受在老人的心目中,就是声、色、形、思想性和社会性的完整统一。
由于老人的提醒,我收回了联翩的浮想。他说第三笼鸟儿更奇特。笼内雌雄一对鸟儿,他们体态玲珑,眼似闪光的金星,背羽暗绿,头部略黄,翼羽鲜艳、尾具小叉,两性颜色近似。老人告诉我,这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相思鸟。少顷,雌雄对鸣起来,果然鸣声悦耳,但我却听不出她们比百灵,画眉的音色和音质有何不同。老人说,它们鸣哨一串串震音,滑音和顿音交响成更美的旋律,声声唱出了深沉的爱情和信义之歌,它们的习性和特点与众不同,假如失去一只,另一只便绝食而死。老人对相思鸟的赞美之情感染了我,引发了我的联想,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一个鲜明的概念:理想要用笃信的爱情去追求;信念要用忠贞的节义去坚守。老人看透了我的心,由于心心相印,便息息相通,也讲出了他的感受:相思鸟歌喉的音色音质——引发给盲目人明亮的心灵;相思鸟歌声的美妙旋律——昭示给盲心人明确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