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
(续上)
在小学里,学习到了两年级以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开始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不能算是正常。那时的课程也不算少,但是我不知道老师教了些什么,更不知道我学会了些什么,原因正值“文化大革命”。“文革”中一会儿停课“造反”了,一会儿“复课闹革命”了。根本没有正而八经的上过课,尤其对于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是莫名其妙。在稀里糊涂中度过了每一天。如果说真的到了些什么的话,那就是认识了几个字,知道了加减乘除。幸亏认识了那么几个字,所以得到最大的好处是学会了看书、看报,诸如:《海底二万里》、《旧上海的故事》等书籍。
在小学读书的生涯中,一直到了毕业的前夕,有幸遇上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个专教毕业班语文的代课老师,他除了教授语文知识以外,侧重于教授学习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
这是一位好老师,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位好老师,一位启蒙老师。至于老师的来历,我不甚了解。有的说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右派,被学校开除的。大概是情节较轻的缘故,没有被送去“劳教”,而是流落到社会。有的说是“劳教”期满释放的,也有说是上大学的期间患了重病,无法继续学习,中途退了学。种种的猜测和传说都有。总之,这位老师给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不过,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至少在我的眼中,他有很大的学问。至于这位老师是如何来到,这所民办小学做上代课老师的,我是完全不知道。
“课”虽然是复了,但是革命还是在继续。课堂,基本上每天都是乱哄哄的,老师只管讲老师的课,好似在完成任务。学生讲学生的话,好比在茶馆店里聊天,似乎总是在自由议论,总有议论不完的议题。议论的问题好像都是一些所见所闻,譬如:X弄X号XX家抄出了好多的金银财宝;XX的爷爷是个逃亡地主;XXX的爸爸被打倒了,他家的门口、弄堂里,还贴了好多好多大字报等等。在议论的同时,不时发出只有孩子才有的那种惋惜声,或者喷发出莫名其妙的天真烂漫的笑声。
课堂上要想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在当时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幸亏我在吵吵闹闹的课堂上,断断续续掌握了这位语文老师所教授的学习方法。这是我在读小学时,除了识字和算术以外,一个最大的大收获,一生受用。现在想来,人生的启蒙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呵。
我虽已上小学多年,父亲的工作还是每天摆小书摊,每天还是只有两角左右的钱进帐。每天放学,总要去父亲的小书摊,一是陪伴父亲;二是做作业。尽管学校的回家作业几乎没有,但是家庭作业总还是有的,诸如:练字、课外习题等。母亲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收入每月还是十六元。现在想来,古时的“寒窗”亦不过如此。
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乞丐,他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年青爸爸,这个乞丐爸爸不仅勤劳的讨饭,而且勤劳的拾破烂。年轻的乞丐爸爸依靠自己的勤劳,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学校。这个孩子倒也争气,念完了小学念中学;念完了中学念大学;念完了大学念研究生。孩子是成长了,有出息了。但是,他的乞丐爸爸却早已满脸皱纹,也早已白发苍苍。
有一天,这个乞丐爸爸突然笑了,他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自豪,几乎是仰天放声大笑。大笑过后,他自言自语,“孩子他妈我对得起你了”……
孩子肯定是有妈的,不然也不会来到人世间。但是,我始终不解的是,这里所说的“妈”是指,生您养您的母亲,还是您所生长的祖国。
难道这是一个故事?难道这仅仅是一个故事?如果这真是一个故事,好像也太离奇了,难道是寓言。(全文完)
二00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