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漫西塘
导读一个人坐在河边喝酒,喝的也是这里的老酒,这处黄酒却与绍兴的有所不同,绍兴的味道醇厚,而这里的却感觉有了些别一般得清淡滋味。
什么叫幸福?有人会说:幸福就是种追求中的快乐,那什么是快乐?我想此时的追求中的快乐就在眼前了,它叫西塘。或许也是种逃避中的快乐,如果你在喧嚣中装满杂音,在闹市里惹上了一身疲惫,那你给来这里,我来了。也许是想对着这流水道出自己烦闷,也许是想让自己夹在这窄窄的深弄里,再也许真的是想让自己忘却自己了。
当写这篇时,会稍稍顿笔,傻傻地望着那面古老的镜子中的一张脸,他默着,似乎感觉他的表情全也如这面镜子一般,沉没在历史里,或许通过这面镜子就能追回它的历史,宁静、安详、平淡、悠远就是它的表情了。
西塘,古称胥塘,听人说是吴国宰相伍子胥曾带兵来过,而且它地处春秋的吴、越两国的边境上,号称“吴边越角”,两国在历史上曾多次交战,也不难想象,那位叱姹风云的人物想必也多次光顾这里了,还有人说这“胥塘”在后世被误读成了“西塘”,所以就将错就错的成了今天的西塘。英雄们带着自己的悲苦而富有传奇的身影走了,但这万年不息的河水还依旧淌着,默默无声地流去。
原以为西塘是一小镇,也想着用上半天便能游完,但在它的廊棚、深弄里走过时,感觉这古朴又平淡的背后却藏有解不完的迷,或许是我一时间爱上了这里一般,它也许曾出现在自己的梦中一样,时隐时现,说清晰又感觉它很朦胧,于是就将匆匆的步履不由地慢了下来,再慢一点,竟霎时停驻了。
它的岁月太久远了,远到了无法望到它的边,就如自己的梦一般的遥远,但此时看着它,竟不知道与它说些什么了。正如这平坦坦的水面,也不知道从中到底流尽了多少在其间走过的影子,当然此时还有我的。
弄堂
要提及这古镇,如周庄、南浔等,最能代表这里的是它们的古巷,当然在北方叫胡同或是巷子,可我想要说这里的弄是别处无法比及的,弄之多,随处可见,依着岸的两边,有的直,有的曲,有的宽旷,有的却很窄得可怜。窄得只是一条小水渠,宽得竟象是条街道。就如这条吧,俗称“一线天”,只是两户之间的通道,墙高而弄窄,也仅是一人通过,若两人对着过来,一定是夹在中间动弹不得,弄内不见阳光,所以也跟其它一样,墙壁上都有几盏路灯,而且制作得很是古朴,身边“一线天”的八珍糕算是这里一个老牌子了。
我入镇的时候是从唐家弄进去的,刚穿过这条深深的巷子,就碰到了家大户人家??慎德堂,里面布置的甚为得当,还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听着主人介绍,说是这里姓王的很多,传是南宋时北方的王渊护驾来到南方,后又遭陷害,之后的子孙隐居在此,至今已是二十二代了。慎德堂正厅是本宅的建筑中心,正厅前后与大、小天井相连,身入其中顿感一种古朴、典雅、闲静的感觉,大厅上高高悬挂着“慎德堂”三字金漆闪亮的匾额,主人热情地还带着我参观了他家后面的深弄,说是大户人家古时逢婚丧嫁娶时才开正门,平时只走这条小巷,于是感觉这弄还真有说道,一是大家的小巷,再是小户人家间隔的通道,要么就是外面曲折的下西街了。这一条算是古镇中的代表,也一样是黛瓦白墙,且大多是做生意用的木制门脸,地面上高低不齐的石板都是拼凑而成的,曲折地伸了去,一路上的两边也均是些大、小弄堂,再往前走去就能望见有名的石皮弄和“种福堂”,也与“慎德堂”系于一宗,都姓王,想这也未出什么名家旺族的西塘镇,王家算是大的了,有人给了我一张介绍,说这王家人是山西人牵入,不过这又让我想到山西著名的“王家大院”了,甚感亲切,但回头一想,此处的王家原起于南宋,但山西的王家则是在清中、晚期才兴盛的,这中间竟有几百年的差漏,不知道是谁传说的,也许还是他家中有一枝明代时大槐树的枝条?要是这么说话,那山西人可以算是遍天下了。
桥
每个古镇都有一个特点,也许是江南最让人神迷的原因,都是依水而建,均号称是“水乡”,想想江南的梅雨期又该到了,我是尝过的,连着一个月不间断的雨,不知道淋湿过多少游人,也同样浇灌着这条条小河,给其新来的养分,当然还有江海中的,也不知道是小河流入了江海,还是江海融入了小河,也许这就是江南独有的人文、景观的迷人之处罢。
有了河,也同时会有桥,河真的说不清楚它的来由,而这座座坚拔的桥却有着历史和它们的故事。这里只提两座桥就能让人回味无穷。一个叫送子来凤桥,算是个廊桥,但这桥建的甚为奇特,竟是各走各的,桥身上分成两半,中间由壁墙分开,一边是台阶,而另一边却是缓坡,可不能乱上,是有讲究的。走台阶的人可生儿子,而那边则是生女儿的,我走了众多小桥,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典故和造型,不过可真的是有故事,说是明代是一富贾得子心切,经人指点,行善举、修此桥,而且天宫仙鸟凤凰曾在桥上停歇,后他喜得贵子,想来这幸福却是跟乐善好施有直接关系。身边还有送子龙蹄一道名吃,只是看上去它太大,是有猪大腿肉煨煮而成,成了个罕见的“龙蹄”了。
另一处是靠着小镇边儿上的卧龙桥,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传说以前是座木桥,雨后板滑,桥下水急,行人常有落水溺死,当时有位竹匠见一孕妇坠入淹死,甚感恻然悲痛,遂出家为僧,法名广缘,以铁链穿肩,誓愿募建石桥,苦行十余年建成,不过还有人传说桥之建得两边便无银了,是济公来此吃得一块豆腐,呕吐成中间的桥身,都是些民间的传说了,想这些多彩的想象都来自于民间,或是人们都想富于这桥多一些地故事,也许这样记忆得更为深刻、更让人回味良久了。这桥果是远看去就如一龙沉卧,桥上有犄角,尤其是那桥墩底端上还有两个孔,就象是龙的双目,而且感觉这条龙只露了半张脸在河面上,睡得还很沉,竟然是几百年也未醒来。
也许这些别致的桥与这桥下的河水一样,相互关照着、映衬着点缀在这份古朴中了。
廊棚
不得不讲它了,这是古镇的一面招牌,就象人们一提北京就想到了天安门,一提武汉就寻到了黄鹤楼一样,那么一提西塘,那定是这蜿蜒而去的烟雨廊棚了。
我一到这里,就能听到远处导游们通过喇叭里传来的声音:这儿就是有名的烟雨廊棚。要说廊棚在多处都有,烈日可以乘凉,雨天可以避雨,而且能欣赏这镇中的一片朦胧景色,走在廊中还可以去身旁的小店中购物。此时我又想起泉州,在那的时间不长,都是逛逛街了,街道很窄,也一样两边都遮上了棚子,道理与这廊棚是一样的,只不同是它们的历史和走上去的心情。
这廊棚很长,曲曲折折均是依着水岸而建,竟伸去长达千余米,走在其间,会顿时感觉跟远古有了些默契,心在追忆着它的从前,只是不敢巧,未遇到雨天,想若能碰见,那就是另一种情调了:雨,微微的点落在河面上,霎时,那平展的河面有上了圈圈涟漪,眼前能看到从檐角的瓦砾上淌下来的雨丝,它们整齐而又不间断的坠下,远远的便形成了天然的雨廉,而人就在这雨廉中踱着,轻淼淼的,河面上能渐渐升起一层层烟,由疏变浓,由轻变重地飘将起来,我想那定是一种忘情的享受。
烈日当头,此时只能在这廊棚的荫下走去了,一根根廊柱还显得那么得结实,柱子上也未见有什么纹饰,就如这里人一样朴实淳厚,但却能毅然挺拔着,上面的梁也是木制,甚至支撑瓦砾顶棚也都是条条木条,均也是一般粗细,整齐地排开,有的甚至是一根被火烧弯折过来,形成个三角型。
每隔一段都会有一个展开来的棚亭,沿着河边会有一排靠椅,椅背是由木条及木板制作成的,午后常有些镇中的老人来此闲坐、喝茶、聊天,耳中是些听不懂的方言,看着他们面上深重的皱纹,才发觉这廊棚其中藏着的意味,那是除去了诸般浪漫,而多了种恬淡而温情的意味。廊棚的一侧是座座老宅,鳞次栉比,大多还保持着原来的风格,那深褐色的门就说明了它们的久远,当我走过时,有的人还立住身来看看这个陌生人,有的人家里正摸着麻将,有的妇女还向外晾着大头菜,还有的织着毛衣。走累了就在亭棚中的椅子上小坐,正当身子向外靠去时,却感觉整个人全都浮在水面上一般,转头看,那水就在下面,想不到这椅子做的如此精妙,真是“水上人家”了,就连这乘凉闲坐之处也与水那么亲近。
老宅
原汁原味可以道出这里屋舍的风格,这与多处古镇一样,都有着众多遗迹和老宅,但要数得上是地道的,便非这里莫属了。只见得一路上都是,有的还稍稍加固,有的甚至屋顶只留有几片瓦砾,残缺不全,镇上的人家有辞官隐居的,有做买卖的、还有的是渔民,顺河而去就可通四方,还有一条能到达上海,想想这里自古也却是个好地方了,远处就有“护国随粮王庙”,说的是明代的运粮官就从此地过过,那么这里曾经也是粮道,因为再上去就是直达京城的运河。
这里的老宅很多都变为了旅社,但此地的旅社与外界不同,有其特色:一,都是老屋改造的,而且大多是靠着河边,你可以开着窗来感受这古镇的韵味。二,在旅社内都有着一样的正厅,而且还摆着古时候的面貌,可供游人观赏。有外面人来此想将这厅堂撤去,分段隔开再建几间,但此中人似乎“愚顿”?说什么也不能,即便是减少些收入,那也必须保有前人们居住过的模样,不过也就是这样,才更能让这古镇有了自己的特色,想想其他几处,都是被染得金银满屋了,而这里的确有着其风味,你可以边住着边还能在厅堂上,坐着太师椅来品茶了。三是倘若有幸,还能寻到一家有着明清时的大床、家具的房间,那也不枉来此,既可放眼水乡,更能在明清时的床上作梦,想那梦也是无比令人陶醉了。
我算是个幸运人吧,就硬找到了一家,而且房间还算宽大,设施齐全,就在岸边的二楼上,价格也不贵,若要是逢周末,那就要翻一倍了。
听房东说,他家本是徽商后裔,在这镇上留了一间老宅,家具全也是祖上留下来的,更让我不解的是,今天只我一人在他家住宿,到傍晚时,他竟将大门钥匙也给了我,走了。真是糊涂了,我也不曾压钱、压物,他就这般信我,让我一个人独自住在他家的老宅中,不用说,就那大床上的红木雕花,解下一块也能值个上千元,真不敢多再讲了。
我这处选的太好了,房顶是木制的,斜斜地搭建着,三面窗打开,一眼就能看到下面的流水和小桥,尤其是在窗前的那一簇秋竹更是让人叫绝,一般春竹较多,而且多是在山间可见得,此时它就在我身旁立着,伸展得竟能超过这屋顶,听些老者说,这簇竹子是他们小时候有人种下的,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了,只要是到了秋天,它的叶变青,那才迷人呐,远远望去,向外炸开的枝叶就像是一盆巨大的盆景,更是耀眼夺目。
屋内不算得大,就是那张红木雕花大床就几乎占去了一半空间,细细来看它时,一边是在感觉它的古老,又会觉得它的精妙,我想如今科技得发展,同时也将这巧夺天工的手艺发展掉了。床是由六根床柱支撑住的,高大的正顶在屋顶下边,正面的木雕只一个“精”字怎能代表?上面的花纹还是古时候所信奉的图饰,其间都是迎祥避邪的,最大的一面上,四周是由龙身护住,中间是只蝙蝠,下有双鱼,旁有各式水果等祥瑞之物组成,最下面还由一只荷花托着,看看这面上竟是一整张木板雕刻而成,不禁赞叹。其余的也一样,中间有的还用天然云纹石版镶嵌,就别提躺上去的感觉了。旁边还有一个略带着些西洋味道的雕花梳妆台,做工之妙,真不能言表,就只有一小块案面,坐在瓷实实的木椅上,对着这台子上的镜子看去,还能照出我的模样来,只是岁月长了,镜子中的样子显得很模糊,不过此时却能透过这面镜子追述远年的人影,是位婀娜的少妇?还是位闺中的佳人?或是正处在甜蜜中的新人?全也映在里面了。
夜
静夜如水,水一般的流畅、水一样的温情,缓缓淌过了。
真不知道该怎样在这安详的水中睡去,也好,就先去尝尝有着古韵的夜吧。
今天正是“世界小姐中国区比赛”揭晓之夜,而且就在这古镇旁,远远地就听到那里的跳动着的音乐,也许是这古镇的美,竟也把世间的美女们引来了,是想与之一争高下?还是想用这里的美来比衬?我不知道是一时间中国的美女多了?还是本来就不少,只是需要集中释放,所以这浮雕般的形象一夜间铺遍于天地,洒满于星空。也好,美女们翩翩走来,乡民们纷纷前去,这静如水的夜里却只我一人独赏了。
日暮时分,可以站在桥上观晚霞,也可拿出相机留下这柔情般的傍晚,这弄、这桥、这水、这廊棚……都可将此刻留在心上,让它绵绵地在心间淌着。我依旧绕着这廊棚漫步,从这头折至那头,又从那头走了过来,似乎有种走不完的感觉,廊却仅有千米,而感觉这廊棚里所蕴涵着的岁月却能追述千年,也许还有下一个千年。
每至夜晚来时,镇上沿着河边会亮起一盏盏红灯笼来,不仅可以做路灯,而且更使得这古镇有了更浓的传统韵味,随着它的光影前去,整个人也被它染红了。要是站在桥头望去,一派壮观,有的是一排垂下,有的仅有一盏,不过它们都随着这水流蜿蜒地伸了过去,自然在水中也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微微泛起的水波竟将他们映射得歪歪扭扭,就好似穿着红裙的姑娘在水中舞蹈一般,时而调皮可人、时而亭亭玉立、时而酣畅淋漓、又时而洋相摆出,这可爱的模样也全都潜伏在水面上了。
晚时,一个人坐在河边喝酒,喝的也是这里的老酒,这处黄酒却与绍兴的有所不同,绍兴的味道醇厚,而这里的却感觉有了些别一般得清淡滋味。喝着酒,偶尔还抬头看看夜空。白天里一片晴朗,但就是这夜里多了层抹不去的云,透过稀疏的枝条,能看到那弯时隐时现的月儿,似乎感觉它在跟我捉迷藏,时而抓着云端露出脸来,时而却还是害羞地藏了进去,又会偷看你几下,就如这镇中的孩童一般得天真。
醉了,不知道我何时睡去的,只感觉外面的风起了,窗前的帘子也不由地摆了起来,起身眯着眼关窗时,刹那间,才发现我的窗前已是洒满了银光,空中刚才还羞怯的它竟睁大了眼似地看着我,此时的人家也歇去了,安静地似乎感觉白天里的那种膨胀又骤然缩了回来,能隐隐的察到河中浮着它的影子,可朦朦的眼分不清:是我投向了它?是它投进了水?还是这水中的你映入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