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去年的清明时节
又是清明雨纷纷的时节,到了繁春踏青的好天气。四月丝丝小雨,
点点打在山里的野花簇簇里头,湿湿的冷露缀在花枝头,蔷薇红,黄花黄,桃花粉,这时候躲在烟雨里头。
羞涩的在山花烂漫那儿笑着,悠悠的水雾看不见深山里的人家户,唯有满满的桐花开在水塘七八步之遥。
一个人走在自个老家处,细小的山坡长着些不知名却又玲珑的花,微微的走过那好几亩的水塘。
这是还有缕缕的湿湿水雾绕着这山林清水,到处一阵阵的鞭炮声响彻几里外,似乎比了大年三十还要热闹。云的那处,山的那头
总会看到村里那些人祭拜自己的祖辈,纸钱;鞭炮;大约了三四人。走过时,心里有些落寞。不再似从前那般热闹了,这青山
深处思绪总会有些惆怅,是这十里青山湿云变得有些莫名的忧伤。左侧的水田的地上长满了淡紫;微红;的小花。似了周作人
那笔下的描述“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
喜欢他写那故乡的野菜,写的也是清明的习俗。只是自己故乡的清明没了那时的趣味,怀恋从前的那种清明,也没了去踏青的习俗。扫了墓就各自回家忙着自个的事了
当自个走到一处湿地青石丛生,脚步停下了。开了好几处的野蔷薇花,水莹似蝉翼的白蔷薇,宛若白玉那般剔透。还有淡淡粉红的蔷薇,正开在青石嶙峋。四周是清绿绿的诗树,湿青青的,湿花;青石;清竹;红树;杂乱无章的,可煞是一处清幽幽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爬了上去,攀着那冷冷的青石,沧海桑田。不知过了多少年,埋在这角落伴着这些泥地多少年。
走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一座青黑的屋檐遮在那高耸摇曳的清竹下,山脚的屋有些孤寂。眼前的青山水田,还是老样子,依旧笼在数里的云雾。和伯父寒暄了几句,伯父一家还是这般的热情。准备祭拜的东西后,跟着伯父一行人去爷爷奶奶的坟墓,中途的村落小径,到处是清水似的竹叶在这个清明雨落下了,看了一会儿就跟了上前,鞭炮声响起。
而自个也该回去了,转头看。自个故乡埋在青山白云,坐落水田小溪处。山花点点缀落着,看着那些宛若灯笼的花朵,青烟缭绕。绵延的青山不知看了多少遍,一个人走着。
这个清明就这样过了,清明雨纷纷,看尽烟雨青山的村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