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冈山》看毛泽东的智慧
毛泽东的智慧——评电视连续剧《井冈山》
自从看了抗日题材连续剧《猛犸敢死队》后,失望情绪使我对国产电视连续剧一直不敢轻意下手去看,但集中时间一鼓作气看完《井冈山》后,却不得不让人赞赏本剧的编剧老师、导演和强大的演出阵容,他们演绎了井冈山真实的、不平凡的三年斗争历史,可以说,这部剧是国产剧中的姣姣者,让人不得不说出他的成功之处,不然的话,真有愧于毛泽东同志,有愧于全体演职人员啊。本剧亮点相当多,不一而足,比如蒋介石、何健、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彭德怀等人物的扮演者们不光肖像外貌酷似,而且气质各具;再如在处理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时候,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集中表现红军内部的各种矛盾,对外部矛盾则略之,显得杂而不乱,章法谨严;更为可贵的是该剧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超人的个人智慧。在这里,就个人感受谈谈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的个人智慧来自哪里?
毛泽东的智慧来自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感,领袖人物身上体现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虽屡经误解,但以宽阔的胸襟担负起天下的伟人风范,让人不得不产生高山仰止的敬意。他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特别是当革命受到挫折的时候,他始终不渝地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姿态,担当起挽救危局的重任,并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的动摇情绪,他坚信井冈山的道路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所以即使在中共湖南省委、中共中央几次派员否定他,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竟然还把毛泽东同志的党籍都开除了,最后刘安恭还把他的前委书记一职拆掉,最后还把他赶出前委,虽然如此,当后果发生时,当残局出现时,毛泽东又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领导岗位,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事实证明,红四军不能没有毛泽东,如果离开了毛泽东这个领导核心,军队顿失中心时,四军果然是“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的智慧来自对内对外的斗争经验。毛泽东在井冈山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可谓荆棘密布,险象环生。本剧这方面的内容相当丰富,史料翔实,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艰苦的磨难过程、成长过程和成熟过程。卢德铭英年早逝,让他失去战场指挥员。秋收起义后,余洒度等人对毛泽东一介教先生不懂得打仗数次进行公然蔑视和挑衅,毛泽东对此人的态度是隐忍退让,一让再让,最后此人走到毛泽东的对立面。跟南昌起义的队伍会师后,他和朱德本算是珠联璧合了,二位伟人的夙愿终于实现,然在两军和谐相处时产生了严重的帮派主义思想:秋收起义军认为他们能打仗;南昌起义军认为他们有黄埔实力,有先进的武器,人数众多。毛泽东不得不调和。在整顿军队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问题上,朱德跟他发生分歧。朱德认为,军队能不能打胜仗,就是检验军队的标准,结果导致袁崇全投敌的恶性事件发生,在这次事变中,王尔琢同志意外遇难。红29团发扬了极端民主,召开士兵代表大会,去留由士兵委员会决定,结果,士兵委员决定,全团开赴湘南,在敌军28个团的围攻下,导致全团覆没。红28团险些全军投降。刘安恭的态度更明确,那就是要设立军委,撤销前委,不让毛泽东管理军队事务,后果是朱德“走麦城”。在毛泽东根据当时形势,确定了以井冈山做为根据地——毛泽东的理由是“打狗还要靠堵墙”,并说井冈山是一个拳头,地方武装是另外一个拳头,这对开辟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全新的命题做了大胆的尝试,历史证明,在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正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内部矛盾的全面展开,使毛泽东的党指挥枪、加强军队思想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并成熟。
毛泽东的智慧来自集体智慧。当初才上井冈山的时候,他就从王左、袁文才那里了解到了他们老师守卫井冈山的办法就是打“圈圈”,这个主意在后来的“四渡赤水”等游击战中就派上用场了。他在用兵问题上往往跟朱德不谋而合,如果采用了朱毛的战略战术,是会取得实效的,但当每次都有“持上峰剑”的人出现时,他们往往否定朱毛的意见,硬要坚持不合时宜的意见,结果就出现革命力量的再次遭受摧残的严重后果。不仅如此,他还听取林彪的意见,听取袁文才的意见。
本剧忠于历史,真实地再现历史,把纷繁的历史头绪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人物形象个性化,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这就是本剧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