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江湖乐悠悠
垂钓是一项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陶冶情操、高雅而富有情趣的男女老少均可参与的活动。古人云:“鱼者,余也”。因“鱼”与“余”谐音,人们故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每逢过年,人们都要买鱼,寓“年年有余”之意。可新《语林》中对鱼却有另一种解释:“鱼者,娱也”。把钓鱼解释为娱乐休闲。通常人们都认为垂钓:一钓鱼,二钓乐,三钓健。既有实惠可得,又可娱乐健身。早在南梁时,诗人沈约在《钓竿》诗中,就描写了他驾舟垂钓为娱、安逸自得的情景:“桂舟既与容,绿浦复回纡……扣弦忘日暮,卒岁以为娱”。
垂钓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大舜做部落首领前,曾在山东,雷首山的雷泽垂钓。“愿者上钩”的钓坛圣手姜子牙垂钓于陕西盘溪的传说,距今也有三千余年。自称烟波钓徒的唐代诗人张志和,把春水垂钓描绘的情景交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由此可见,人们与垂钓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垂钓操作十分简单,但垂钓的情景却欢乐无穷。
垂钓之所以欢乐,因为他是一项“动静乐寿”的活动。垂钓的每一刹那间都会充满美好的希望;垂钓的每一次收钩都会带来收获的喜悦。它不像种花植树,一株五针松的成长要等上几年,就是“一年四季有花开,红日相间总相宜”的月季,也要等上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一饱眼福。垂钓却是现炒现卖的营生。尤其是在春季,鱼儿慌口,连连咬钩,频频起竿,。阵阵喜悦,真的是令人陶醉。
大鱼上钩以后,在鱼拉我扯的较量中,那欢乐更是无法形容。绷紧的鱼线,就象拉紧的心弦;水中打转的漩涡,犹如心潮的回荡。失败与成功在激烈冲突,这时的情绪既兴奋,又低迷;既欢喜,又忧愁;既如痴如醉,又如履薄冰。这种特殊的情感,在寻常的活动之中是无法体验的。尤其是鱼儿到手后,我们便划着船,随波漂移,任其颠簸,似乎跳着激情的迪斯科返家。若是遇着夏天鱼儿,不可久留,就来上几杯啤酒,则更是快乐似神仙,那幸福的满足感真是不可言传。
世人可曾识深意,垂钓取适非取鱼。人们垂钓的收获不在鱼,而在乐,而在追求幽雅的隹境,而在获取恬静的心境。而在步入愉悦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