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质朴和充盈

质朴和充盈

2013-10-21 19:40 作者:桂子 阅读量:3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不知道白先生写这段文字的真实时间,但它记述的时间段可以推算出来,应该是80年代。

思想的感知源于肉体的感知。在极度疲乏,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可以泯灭一个人地思想,迟钝他的心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思想,让他超然物上。这是自然的赐予,是是对思考着的厚爱。

一个人静下心来,数年的时间,停留在一件物事上,没有收获,没有功利。只是把劳动完全当作劳动,执着于一项劳作,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他在山上,那些俗事是山下的,与他没有太多的关联。他劳动,在劳动中淘汰一切,和季节,和时间,和秩序无关。和他有关的山,山上的一切,一颗幼小的草,一枚不起眼的石子,这一切,和他紧紧的纠结在一起,它们是他的活物,他的存在。他慢慢的捡拾着,那些被别人漏掉的微小,尘埃。仿佛建筑,一块砖一块砖地砌着,不为琼楼大厦,不为高堂庙宇,一切在他手中都体现着静止,凝固,甚至死亡的时候,思想的祸水奔腾了。那是一潭活水,他结晶的能量。

“我的眼好像深深的嵌进了天光里。眼前的一切都象水洗的一般。大地都成了一片耀眼的金色。一切皆真。”

在哪里看过这样的景象,佛的状态?宇宙的冥想?是,也不是。我愿意把它归置于生命的真,生命的场。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剥蚀掉外在的一切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必须接受这个世界安排的一切,这是命运的安排。白骐瑞最终也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干扰,他没有成圣,这更符合一个人存在的必然,合理。合适。

但他体会了。这是他舍弃了我们中大多数无法舍弃的欲望以后的产物,在他悟到的一瞬,他和天,和万物合二为一。他渴望的一潭水,其实就是人类和宇宙的黏合剂。他成为了黏合剂,把万物,把我们和无边无垠的宇宙黏合在了一起,像他说的:看到了天光。

他兴奋,他战栗,一个人在最初面前是害怕的。在黑暗的摸索中很久了,忽然发现了光,一点,一丝,微弱,需要寂寂中捕捉,仿佛回到胎盘中,出来的一霎,婴儿的哭代表着对世界的恐惧。白骐瑞的害怕,约略是这样。

“我的一切也就打住了。我也没有成为神。我又回到了生活中,变成一个人。而且从此以后,越来越堕落成为一个人。”白骐瑞没有勇往直前,他又回到了生活中。吃饭,思考。宇宙已经为他洞开了,他在人神之间游刃有余。

于质朴中产生的思想,是有根的,它越博大,根系就越深,越发达。这样的建筑经久不衰。

是为充盈。

(读白先生文后急就,不妥之处,请谅)

我想成为这一潭水

(2007-12-1111:13)

白骐瑞

当我一个人在山野间来回走动,我就无可更改的置身寂寞。我的脑子里有个浅的层次。我的脑子难受,耳根生疼,身上有某种威压似的,非常沉重,而且压在我身上的每件器官上,甚至肠胃上。一切都这样枯燥,一点也不能在我的心里融成热腾腾的新鲜的东西。仿佛我的一切都和这寂寞联系上了,放佛我的一切都没超过这寂寞中,我随时随地在进入这寂寞的思索。

我渴望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对抗那拒绝一切的自然,渴望社会,渴望集体的温暖(看着山下,由城市和乡村组成的世界,想象着盛大的集会,挤满了人的市场和街道。我想成为其中一的个人)。我经常和想象的人群对话,喃喃自语,但当下山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我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忘了语言。更不用说流畅地写东西,只能零星的、支离破碎的去描摹脑子曾发生的一些东西。放羊的感觉是阴冷、潮湿、瑟缩。米勒有一幅牧羊人的画,把这种气息全画出来了,只有死亡能和它相比拟。

在地上坐久了(傍晚),被孤独压过了劲儿以后,周围的大地会呈现出血一般的殷红,非常壮阔的殷红,象广阔的史诗(用整个生命寻找到的)。我沉淀不动的生命会充满灵动。

有时也极细腻、极静谧,世界如细沙般在我面前展现,有一种静谧的光辉。我逐渐地从中体会出了神性。或许是我生命开拓的一个场。但这一切都是不能用语言去表达的,我还没有建立一个渠道。那渠道是我整个生命的事情。

为了救自己我不得不从山上下来。在山上看着人们闲闲散散地下地干活,非常羡慕。如果我有一块地,天天和劳动在一起——有一个可以活动我们肢体的目的,哪怕一个最实际的目的,那该多好。我的生命也能舒活成热腾腾的东西。

劳动和放羊是两种不同的和自然相处的方式。

我选择了帮父亲干活。

我如饥似渴地劳动,并不为什么。象父亲为了收获。我就为了劳动本身。我用我肉体里边孤独的最大的沉重,倾心于劳动中的每一细微的动作。比如拔一根草。我缓慢地将那草根牵扯起来,体会着那动作和那无数根须的牵扯。我的心也牵扯起来了,连同那沉淀于心底的孤独的根子。我不言语,只劳动,我知道了沉默的幸福。自然向我展现了最明媚的一面。我强忍着自然那强烈的光辉。

有时我就象罚苦役一般,自己在田地里劳动,一连干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什么。流尽了所有的汗水,消尽了所有的食物。我已精疲力竭。我的眼好像深深的嵌进了天光里。眼前的一切都象水洗的一般。大地都成了一片耀眼的金色。一切皆真。我不再想吃进食物,我就吃自然之真。如果我躺下,象一堆牛粪或一堆垃圾一样,把自己抛弃在自然里,风吹雨淋,七天七夜,我可能脱去那肮脏的外壳,闪闪发光,成为另个人。

我想到了佛教。这金色的土地不就是佛国的净土么?而那每一闪光都可能是一个童话,佛经里的童话(那里该有多少童话呀)。我想到了禅,我想到了庭院,想到了扫得很净的台阶,想到了日常生活——孔子不就是在其中度限着礼,体会着日常生活中的道么(如果能把孔子发现智慧时的情形写出来,那太伟大了)?想到了戏剧,最伟大的人生戏剧。人生中的大悲大喜,山顶上的阳光。然后逍遥进尘世外的荡荡烟云中。成为人生最高意义上的永恒。

每当太阳落下,黑暗聚拢来,扛着工具回家,我都经过一个水库。这水库是我大爹带领全乡民工十几年前修的。现在由我来享用它。在那深邃的自然里,惟有这一潭水透明。对于那清澈,我真无法形容。看着那水,好象我的生命都掉进去了。每个自然景物都清晰的、真实的一一倒映其中。使水有了太清晰、太真实的内容。我想成为这一潭水,我也要找到这么纯粹的真。甚至象人们在数学中找到的“一”一样。这或许就是音乐精神。那一一倒映的景物就是真,生命与自然的吻合点。此时,“真”已呼之欲出。但“真”正要出来,我的一切也就打住了。我也没有成为神。我又回到了生活中,变成一个人。而且从此以后,越来越堕落成为一个人。

或许幸亏“真”没出来。“真”是可怕的。或许那“真”出来后,那水会变成毒水(有个梦曾预示过)。

相关文章关键词

《质朴和充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