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马致远的悲剧

马致远的悲剧

2013-10-22 13:34 作者:凡德 阅读量:3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马致远(约1251-1321),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名致远,取“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生活的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在唐宋时期,由于采用了科举取士,出生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跻身于仕宦。然而到了元代,蒙古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废除了科举制,重蹈世袭制的覆辙。这就让马致远这样的汉人知识分子仕进无门,地位衰落,一代又一代的儒生不得不怀着功业幻梦破灭的怅恨,在时代大潮中升沉起伏。元代流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知识分子“臭老九”的“美名”拜元朝统治者所赐。

青年时期的马致远并不甘心,热衷功名,为了实现“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为了梦中“富家千锺粟,安居黄金屋,娶妻颜如玉”的幸福生活,他抛家南游,朝夕奔波。然而,“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多少年过去了,山,依旧青青;人,却失掉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将大好的光阴抛洒在茫茫的求官途中。

心虽比天高,命却比纸薄。热衷功名,但并未得志,马致远不禁慨叹道:“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不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这一刻,“欲登楼,恨无梯”的他,穷困潦倒。他失望了,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了。多年来的委屈促使他作出一个冲动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回家。

这是一个深秋,一个凄凉的深秋。深秋的村野,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面对此情此景,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取笔展纸,一气呵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

这首“直空今古”的曲子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要是马致远活在当下,凭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定能谋个一官半职,再不济到家乡的作协、文联找个差事也一定不在话下。今天去讲学,明天作报告,后天做评委,衣食何需忧,生活何需愁?可马致远却生不逢时。

生不逢时——马致远这个传统文人的人生悲剧。

[]

相关文章关键词

《马致远的悲剧》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