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站在废墟上摩挲历史的余秋雨

站在废墟上摩挲历史的余秋雨

2013-10-26 17:41 作者:范宇 阅读量:29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华夏儿女在同一时刻,呼喊出一个年轻而又苍老的名字。说他年轻,那时的他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仅仅只有短短的三十多个年头;说他苍老,他的每一次思考、每一篇文字都让人触摸到了苍苍的白发。

废墟。废墟。废墟。历史。历史。历史。

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五千年的废墟。一处废墟被黄土深深掩埋,一处废墟又会在黄土之上诞生。

长长的历史留下凄苦的风雨,浩荡的废墟沾满辛酸的眼泪。

古老的中国,不缺历史,不缺废墟,独独缺少一点站在废墟上的对历史的思考。

没有思考,历史的风雨不会温柔,废墟上的眼泪不会温馨。

这一点,一个背对着黄昏,在一个又一个废墟上徘徊的文化人,他知道。

这个文化人,叫做余秋雨。

他说,他是浙江余姚人,来自王阳明的家乡。

浙江,余姚,是么?

一次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次废墟上的叹息,让我分不清他来自于哪里。似乎每一个废墟都是他的家乡,好像每一段历史都是他的人生。

或许,他就是五千年的积淀,要站在千年之交的废墟上,打开一个洞。一个回望历史,思考现在,眺望未来的洞。

向那个洞,小心翼翼地窥视,我看见了他风尘仆仆的脸,饱含着泪水的眼睛。一道光,就从废墟上洒向历史,洒向天际,洒向未来。

他的眼泪越饱满,历史就越厚重,那道光也就越闪亮。

历史就是他的眼泪,他的眼泪就是历史。

一个废墟走向另一个废墟,走到一个小小的旅馆,他知道是时候向他的民族报告一下他的思考了。

一篇一篇的文化散文闯进我们的视野,一段一段的历史走入我们的印象,一个一个的废墟激起我们的眼泪。一次一次的叹息引发我们的思考。

华夏儿女在同一时刻,呼喊出一个年轻而又苍老的名字。说他年轻,那时的他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仅仅只有短短的三十多个年头;说他苍老,他的每一次思考、每一篇文字都让人触摸到了苍苍的白发。

他的年轻是他的资本,他的苍老是他的骄傲。

历史与废墟都要感谢他的叹息与眼泪。

他的叹息是开启历史与废墟大门的钥匙,他的眼泪是通向历史与废墟殿堂的小径。

一个人越是叹息历史与废墟,那么他的时代就越是要奚落他。呼喊的声音太久,就会变成一种毫无缘由的嘲讽。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不太宽容的机制,或是五千年历史积淀起来的悲哀。他的叹息,本来就饱含这种悲哀。

他知道,一个又一个的废墟,他会越走越远;他也知道,一段又一段的历史,人们对他的误解会越来越深厚。他不怕,他读懂了苏东坡,风风雨雨哪里能够挡住他的脚步。

前世今生,或许他不信,但他相信文化的力量。历史与废墟都是文化,文化的传承与播扬是他肩上的责任,他知道。

小人要排挤他,文化人要奚落他,就连家乡也要抛弃他,他只是笑了笑,转身又走向废墟,走向历史。

时代要亏待他,但是历史与废墟不会,因为他没有亏待历史与废墟。

历史与废墟会记住他的名字——余秋雨。

二零一一年七月三日于西北民族大学

相关文章关键词

《站在废墟上摩挲历史的余秋雨》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