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为文”
导读这位网友很可爱,他提及了本事就是“支票和现金”。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个人被社会承认的话题。为文,把文字投给报社变成支票。我不知道这位网友的年纪……
当今的社会,有四类人想着文学。一类为少年人群。也就是那些做着作家梦的小小少年,他(她)们总想着有朝一日梦想成真;一类为老人。当岁月的钟声无情地在其生命的晚歌当中清脆地响过,蓦然回首,捧起那些记录生命历程的书本,那字字珠玑写满了人生的感叹;另一类则是攻利人群。他(她)使出浑身解数,挖空心思天马行空,从大脑的歇斯底里挤兑出拖沓冗长的荒诞、鬼怪、武侠之类的东西来极力地讨好世人的眼球,进而强奸大众的腰包。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轻佻者,成了一个文字金钱的奴隶;最后一类就是做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这类人群我行我素,做着继承传统,开辟新生活的孤寂者。
然而,林语堂老先生也对文人做过评价:为文可,为人可,为文人不可。文人没有什么做头,我劝诸位,能做军阀是上策,其次为官,成本轻,利息厚,再其次,入商,卖煤也好,贩酒也好,若没事可做,才来做文章。
林语堂老先生把几千年以来的“臭老九”贬的一文不值。“若没事可做,才来做文章”,俨然为文者就是池塘里的烂泥!于是就有文人多可悲的感叹。真的是这样吗?
古者的人生境界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臭老九为文,不单单就是为着儒学所倡导的立言、立德、立行,更多的是冲着“金榜题名时”而去的。只不过,现今的攻利者要赤裸裸一些,直奔“金钱”的主题,何来停歇话人生呢?
其实,为文是为着修心养性。在物意横流的花花社会觅一块可以休憩的静土,如此,减减压晒晒心情。让身心远离喧嚣,远离铜臭。如唐玄奘一般镇定自若,操守一个精神丰富的不求利益的完全之躯壳。不过,有人笑我痴,反讥道:这不是世外高人吗?
世外高人?其实不然,我想摘录一下与一位网友的交流——
网友:我觉得什么是才能,看书上说,只有变成支票和现金,才是有本事。
我:不过,强行写些什么空洞的文字,那就会觉得难了。呵呵!
网友:我觉得写作,也是在练心。我也是想,要静下心来写些。
我:对,修心。对于生活来说,就是修道。心静下来了,你就什么都觉得好写,好处理了。
网友:我,有这样的感受。
我:要把生活变成文字,那就得修炼。即把生活写成文字,但又要高于文字表层。让其成为艺术作品。如此,才能让人进步。
这位网友很可爱,他提及了本事就是“支票和现金”。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个人被社会承认的话题。为文,把文字投给报社变成支票。我不知道这位网友的年纪,是不是我所说的少年人群一类,也不好把其规划到攻利人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想法“跟潮”。
那么,生活是什么呢?
生活就是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就是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包括我们的心情与情感。把生活的本真用文字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了文章。
至于文章扯上金钱,我相信,当你把生活写得出彩,写得温馨,写得弥香,写得让人感慨“文学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本真”,出版社与报社及读者不是无情物,“支票和现金”自然而然地会“淡淡”地朝你跑来。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我们都是一个用文字抒写生活的主宰。为文,走过我们生活的每一刻。(2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