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感恩我的读者们
为了忘却的纪念——感恩我的读者们
每次在网上看到一些陌生人写的关于我的书《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以及《就这样轻松走过高三》带给他们的快乐,我心中总是会涌起深深的感动。我不认识他们,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份真真实实的情感,丝毫没有做作。
一位自称是“读你也读自己”的文友在他的一篇《给生日一份精神蛋糕——送给女儿18岁的生日礼物》一文中写道:
在她生日来临之际,我改送精神食粮给她,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如果不这样,我怕担此罪名啊。我绞尽脑汁挑选的精神食粮组合是按“国宴”标准的“四菜一汤”
具体如下:
四菜有:购一本书、讲两个故事、放三首歌曲、赠四句箴言。
1、购一本书。我想这要作为我献上的一道主打菜。要包打二年。
前几天,我冒着酷暑专程到大庆书苑,从楼的一层搜索到三层,想找一本最适合自己与女儿共同看的书,千挑万选非《与孩子一起跨跃高考:就这样轻松走过高三》莫属了。这是一本集心理、学习、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性实战手册。作者是刘强、宋哲母女。她们用亲身经历为他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女儿开学就要读高二了,离高考已指日可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需要跨跃的也有我,希望自己和女儿一起成长!
在这篇文章后面有49个圈子推荐,我还看到有一位朋友在后面留言:这本书在哪里有买啊?)
看到这简朴的文字,我会心地笑了。我想,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我自豪的呢?
一位福建福州心理咨询老师陈震平医生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写道:
陈医生按:昨天,通过电话辅导了一位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发觉他的压力太大了,一进入高三就被压得心神不宁,几天都没去上学了,还以为得了什么病,到医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通过心理解说,那位学生相当满意,表示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我也很高兴。可是天底下还有多少考生无法得到帮助?下面收集相关资料,献给各位家长,希望能给更多的考生带来福音!子午书简_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系列视频。
陈医生所搜集的正是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系列视频。
在搜索《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时,还意外地看见了一位陌生朋友写给我的文字:
写给陪读母亲--刘强
为了那份情
离开了舒适的家庭
忍受着异地冷落的目光
住在狭小##冷的空间
买菜洗衣为一日三餐奔波不停
为了那份情
舍弃了现代的电视电脑歌舞厅
每天唱着那锅碗瓢盆交响曲
熬过了多少漫长的黑夜
盼望新的黎明
为了那份情
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和老公
忍受着病痛,身体力行
千辛万苦孤独寂寞
和孩子共同跨越人生起跑线
为了那份情
头上增添了白发脸上出现了皱纹
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坚强拼博
却无怨无悔,人间亲情友情和爱情
我觉的此情最重......
读着这份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内心充满了感激,我甚至都不知道要用什么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感动,亦或是自豪?正如我此刻记录下这些文字一样,是感激?还是自我炫耀?还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呢?
还有一位陌生朋友写了一篇读后感《用爱的力量一起跨越高考》全文如下:
书评人:岸一
时间总是不停歇地走着,从初入高中时的酷夏,转眼已经走到了临别的寒冬。在众人翘首企盼又一轮温暖的时候,总有一个群体格外珍惜这最后一个冬季,他们就是即将面临高考的师生和他们的家人。
高考这个词总能给无数个心灵无休止地牵动,正像我们总能会意高三学生深沉的微笑,正像这本远远地就闯进我视线的书——《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一位高考陪读母亲的忠告心语》。那温暖的颜色,那紧握的力量,那浓浓的情意与无私的包容,一如当时我所经历和感动的。
我旋即沉浸在这美好的气氛中,不知是由于她们的故事,抑或我的回忆。因为那情境太相似,几乎同样的矛盾、同样的怅惘、同样的折磨、也同样的坚定。独自面对生命中的第一个挑战,就像是一个人奔跑在操场上,一圈、两圈……天空有阴也有晴,操场上的小草黄了又绿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跑,心底的坚持自己知道。偶然抬头,夕阳透过晚霞耀在脸上,踏着点点的碎光,往常定会心醉的景致,现在竟无限寂寞。
但此时我看到了两个人,大小两个身影摇曳在阳光里,奔跑在大路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更是为了彼此能一起度过这么一段心心相印的旅程。那旅程是如此丰富:有女儿的小任性和母亲的不妥协,有相依相伴的温情和欢愉,有矛盾时的冲突和无心的互相伤害,也有为了不让对方担心的隐瞒和幸福。母亲仔细为女儿抄写的每一道试题里,都蕴藏着切切的关怀和深深的祝福;女儿独自承受压力黯然落泪却在进门前一刻露出的粲然微笑,其实只是为了母亲的宽慰和一夜安眠。
我着实被这浓浓的爱感动了,即便我也曾经历那一段时光,拥有那一份无私的赠与,即便那样的爱并不会因为时空的转换有些许改变,这一刻,我还是感动得有些不能自持。一个简陋的小屋,一对可爱的母女,一日日重复却不单调的生活,一个个悲喜交加的难忘瞬间,一幕幕相似却历久弥新的甜蜜,一段段足以铭记终生的美好,在备考的特殊气氛下,经由母亲的笔缓缓道来,犹如涓涓细流,曲折悠长。
徜徉其中,经历过的不禁回味,未经历的难免遐想,正在经历的更是有各种滋味和知心的惊喜。是啊,这样的经历难道不是一种获得吗?!不是每个人都有拥抱成功的幸运,但是,在那一段难忘的岁月里,我们毕竟以奔跑的姿态,不敢停却的步伐,告诉过自己梦想的存在。即便她依然遥远,却已不再是一圈一圈没有尽头的模糊与遥不可及,在这条通往未来的大路上,有两边加油助威的人群,有一起冲刺的同伴,有呐喊有欢呼,有迎风飘扬的旗帜和家人的助跑与微笑。我想,即使冠军,其荣耀也不过如此吧。
所以,我要谢谢这本书,谢谢那可爱的女孩和她乐观细心的母亲。在目标的驱动下,我们看到的只有自己,是她们把水银抹去,给了我们一扇明亮的窗。
窗外起风了,天也变浅了,不觉间,我已读到天亮。抚卷,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就像手边的苦丁茶,入口苦涩,细细品来,却是一股淡淡的馨香。
再过几十分钟,太阳就要出来了。那一定是一轮红日,我可以感觉得到,甚至感到了阳光照在身上的那种温暖,一直暖到心上。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人们被城市唤醒,将要开始一天的忙碌,但我知道,谁才是叫醒这个城市的精灵。我冲出门,双手捧着这份惊喜与悸动,只愿为他们的冲刺带去礼赞和祝福
这是网上看到的最早的读后感,这位陌生朋友的文字却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行!
一位朋友在读了《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后这样写道:最近刊登这本书的内容,写的太好了,我以前对宝##日报是一翻而过,但现在每天都等着看,虽然我的孩子才是六年级,但您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很受感动,感谢你给我们一本借鉴性很强的书。(偷笑一下:很多报刊都连载了我的这本书,但给我稿费的却只有两家《辽宁晚报》和《三湘都市报》。很显然这个宝**日报肯定也是连载了这本书的。但不管怎么样,它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这就足亦。)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很欣慰。因为我的文字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每天有了一份等待,而这份等待是那样的快乐!
很多很多的读者在书后面留言表达他们内心对我的感谢:
“女儿智商不高,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靠的是一股子顽强与执著”。我相信我的女儿如果也顽强、执著一定会更好。本文写的太好、太贴近每个有学生的家庭情况了,我替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谢谢你,是你在他们心中点燃了一盏灯。
“读了这本书后,努力地学着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女儿的态度好多了。感谢这位无私的母亲,胸怀是如此的宽广,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现在每天都要读一段《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每遇到问题就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那位母亲是怎么做的。我感谢这位母亲做了一件与帮女儿成功跨越高考同样有意义的事,是她让我懂得了“学习是母亲终生的必修课”这一深邃的哲理。”
“有幸读了这本书,我的孩子正上高一,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特别是对孩子心理方面的理解与支技,是我最大的不足,很感谢这本书的作者。”
面对他们的感谢,我微笑,因为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的阴霾消去,看到了他们在微笑中迎接胜利的曙光……
这本书不仅仅给家长带去了温暖,同样也感动了孩子们。
“读完这本书是在深夜一点多,带着一份愉悦入睡,我做了一个美梦:梦见和母亲在一起,我见到了母亲,不住喊着‘妈妈,妈妈,我回来了’,妈妈过来和我拥抱……。其实,渴望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是我从小到大最开心的事情,而因为家庭原因,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当我想念母亲的时候也只能在梦里喊‘妈妈,妈妈……’,有时会被惊醒。”不用说,这是一个孩子写的。
另一位孩子这样写道:“这本书中我深深地感到了一位母亲最伟大的母爱,我想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我一定要去考北大。
呵呵……,这是我阅读本书后,和朋友们开的一个玩笑!!!
阅读这本书是快乐的,有学习的快乐,最快乐的是能和母亲一起学习。
想想自己,已离开母亲独立的生活有五年了,19岁来到北京直到现在,我每年能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半个月,带着对母亲的想念,我阅读完本书,有哭、有笑……”
一位读着在后面留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问现在身体如何?
看到这温情的问候,我一次次默默地流泪,仿佛是我的亲人一样,在远方敞开心扉问候我牵挂着我,我能不感动得流泪吗?爱人说: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因为在中国的每个角落都有你的读者在默默地关心着你;你的书带给了无数家庭幸福与快乐!
是的,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生都在写作品,只是每个人的写作方式不同罢了。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一本书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能让读者发自肺腑地谢谢并问候一句:现在身体如何?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啊。我想其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书的价值了。
终于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搜集这些文字了,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是因为我内心深处的感恩,感恩他们给予我的鼓励与真挚的友情,感恩他们牵挂与真诚的问候,我害怕有一天时光将所有的这一切淹没,害怕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健忘曾经的这些陌生人在我生命中吻过的痕迹,害怕这份宝贵的财富随着时间的风化而淡去,而我清楚地知道,唯有文字才是永恒的见证,所以,我要搜集并认真地保留这些平淡的文字,让他们永远地刻印在我生命的征途……
20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