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是草莓族

我是草莓族

2013-10-23 02:34 作者:张求全 阅读量:3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他们也在承受着压力。他们对付压力的智商远远高于前辈:或走为上计,或巧妙迂回,或以柔克刚,或发嗲耍赖,或寻机宣泄,或指桑取槐等等,远远超过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

当下,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最近,又出现了所谓的“草莓族”。

一、

这就像在我们的小时候,给班里的同学起的外号,某同学的脸长得有些长,给他起个外号“大马脸”,某同学个子高,给他起个外号“高铁杆”。

记得我们学校里有个女同学,她是我们校长的千金小姐,因为爱走路蹦蹦跳跳,被某同学喊成了“小鹞子”。鹞,即雀鹰,一种美丽而凶猛的鸟。

“鹞”,这是一个不多用的字。为了拍校长千金的马屁,某同学起的。同学们喊着,喊着,这味道就变了。小鹞子被喊成“小妖子”,有的干脆把“子”换成“精”字,变成了“小妖精”。

这本来是一起拍马屁事件。初起她外号的同学,文化课也就一般般,是通过查字典才得到“鹞”的字和意思。为了讨校长千金的欢心,某同学第一个喊,并把从字典里查出来的意思写成了小纸条,塞给她。谁知道,这下子他捅了个天大的漏子。

学校查下来了,结果,初起她外号的同学的学籍被校方查出并开除,父亲也因此受儿子“流氓罪”(当时有流氓罪,无定义)的牵连进了监狱。全家就因为不懂事的儿子给人起的外号,被搅得支离破碎,苦不堪言。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

二、

起外号是无聊中的开心事。既可以显摆自己的观察能力,也能展示自己语言概括水平,外号起的好,一直喊到老,它完全可以起到与同伴心灵上沟通和开心、诙谐、放松等作用。特别是我们伟大的方块字,它象形,它的同音和谐音,本意和延伸意等等。那一切都使我们有着丰富想象力量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去寻找吧!

起一个好的外号,它能勾起他人无限的遐想和期待。但“小妖精”词义太直太白,且没有回旋和好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外号也不好听。难怪人家不接受要整你。“小妖精”是大家慢慢喊起来的,因为她爸是校长。听,初衷是“小鹞子”,多美。美丽而凶猛的鹰雀。但后来怎么就变成了“小妖精”?!

“鹞”自己要反省。有没有得罪民心的地方,自己是否是“妖”?如果不是,怎么就大家共喊你变成了“妖”呢?

校方没有体恤民情,校长也必须为女儿伸冤出气,“女儿长大嫁不出,就是有后代岂不也成了妖怪?!”从妖精到妖怪顺理成章。校方全不顾某同学的初衷,倒霉的替罪羊啊。杀鸡给猴看了。

三、

尽管现在社会已经弃滗为纲的“阶级斗争”,也再不会因“一个字”或“一句话”为证来开除学生或毁坏家庭了,但,还总是不够安全。劣龊的外号也不能显示水平的,别人也是不开心的。

起外号是个属性问题。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属性是阶级斗争的大问题。“你姓资,还是姓无?”“你是社会主义草,还是资本主义苗?”

在我们那个年代里,观点明确,不隐晦,“如果你是社会主义草,我们留了;如果你是资本主义苗,我们铲了!”就是这样干脆!不论,苗能长出养人的粮食,草能长出被糟蹋的田地。有这样的引导和氛围,哪里还敢会有“苗”?!

没有养人的粮食,和种粮食的土地,人就统统地死啦。便进入了大同。

有人说,那是流氓时代,不讲理的。如果就此事论事,我同意这个观点,那是个不讲理的流氓时代。

四、

也不知道现在的学校里,同学们是不是还有互相起外号的事情了。

我们那个年代,学校同学间互起外号盛行,很亲昵。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间都会互起外号呢。

我在网上看到了不少好的词句,可以作为“外号”吗?如果能行,用这些词做“外号”还真的不错。

如“蔷薇”。这位网友是这样自己解释“外号”的:

蔷薇/盛开在春风吹过的夜里/在满天的星光下/静静地点缀着颜色/吐出无华的花蕊/不去羡慕被人追捧的牡丹/洗尽铅华后留下孤独的凋零/只为了守着梦开始的秘密/经过青春/凋谢/那一片片花瓣/是凝了二十年的泪/她因梦而起/为你而落/

此诗,以蔷薇为题,叙述了它自然的生长过程,却将自己“为了守着梦开始的秘密”,和“因梦而起,为你而落”的心情完整地表达出来了。让人通过读诗看出,作者是位志向的青年。他的意思肯定了并在追逐“蔷薇”的价值,同时也凸现了自己的价值观。目的是要激励自己学习“蔷薇”的“不去羡慕被人追捧的牡丹”,而愿意“洗尽铅华后留下孤独的凋零”“只为了守着梦开始的秘密”的那片安然,净身和执着。

五、

我是否有些夸张呢?如果不是这么理解,作者为什么费时费劲地先看蔷薇,后想蔷薇,再写蔷薇呢?他脑子不会有病。

还一位网友为自己起“外号”为“蜘蛛”,他是这样释义的:

夜幕垂下/月儿还没升起/我/随着风儿/开始了编织/没人知晓和看见/我的每一条光线/都按照经纬/有丝不紊/是一张大网铺下/足够长足够大足够美/等你静静地靠近/肉体/将永远留下/愿你的灵魂高飞/

作者通过对“蜘蛛”自然的叙述,表达出愿“肉体留下,灵魂高飞“的心情,寓意自己潜身修炼,静安豁达,以求正果。

正果是什么?是去死。哪个人的最后不是“死”呢?哪个人的最后又不是将肉体留下呢?至于灵魂能不能飞,高到什么程度,那是另外一件事了。只有去努力吧!做善事,别亏心!但愿你我灵魂都高飞吧!

六、

这些为“外号”释义的共同点,或是以景抒情,或以物寓意,无不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家庭、社会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期待,或是一种激励。至于他们的追求和期待将来会不会成为“蔷薇”和“蜘蛛”,能不能做到像他们叙述的那样“不去羡慕”和“灵魂高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看人家那个词句意境,是不是比“小妖精”美多了?不但清晰地解释了“外号”含义,而且也能点醒了自己。人要学会解释和点醒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驾驭自己。只有点醒自己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当你能够驾驭自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了。也就达到了灵魂高飞的境界。但是,很难。

我开始喜欢“草莓族”这个外号了。实际上,我们那个年代所说的“外号”,就是现在网上所说的“昵称”。不同在于后两个方块字华美,受人喜欢,前两个方块字平乏,容易想歪。基本意思是一样的。

细想起来,这“昵称”两字,也有“草莓族”的嫌疑。

对着太阳光找秃子,我惊诧地猛然发现,原来自己50多年前就是“草莓族”。

七、

白色的衬衫一件,且是越洗越白的老布衬衫,一条海蓝色的长裤,一双也是能越洗越白的,矮?的,系鞋带的白色的鞋。这副鲜亮的外表,再配上一条红红的系出棱角的红领巾,甚至,臂膀上用稀罕的大头针别着,白底红色的,能体现地位的,或一条杠(小队长),二条杠(中队长),三条杠(大队长),最多四条杠的少先队“官员”牌牌,这些在当时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谁家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谁家的父母不希望孩子给自己张脸?谁家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早进少先队行列?谁家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成为少先队里的“官员”?

前两个问号是自古父母有,后两个问号是特定年代的产物。

少先队,一个笼罩着通身的炫丽光环的组织,如同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少先队员们,如同皓月,“走到哪里哪里得解放”。看!戴着红领巾走在街上的,我们那时多傲气!

八、

实事求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们是纯朴的,都像草莓。红红的,嫩嫩的。如果是少先队员,就更拥有了外表的鲜亮,活泛,可爱,矫情以及受世人尊重。

那个年代的风,是淳朴的。尽管穷,仍然是值得留念和回味。

今年夏天,草莓上市了。注意,购买草莓要轻拿轻放,因为它娇气。它既怕挤又怕压,谁用劲抓谁倒霉,不但会让你的手水迹迹的,而且还会把你的手染得红彤彤的。如果购买时候不注意,碰坏草莓还会引起小贩的诉讼。

草莓给人以丰富的胃口想象,视之口涎三尺,食之润口滑喉,水果中之精品。我老老实实地说,我爱吃草莓,吃了不少。

介绍我吃的方法:草莓到家后,用活水洗净,取一净盆,然后倒入少许钠盐泡入净水中,约15分钟后取出,再用净水冲洗,滗后晾微干,即可食。或伴少许糖食之。

那个吃在嘴巴里,淌入喉咙里的味道,啊呀呀,那个好吃的味道,真的令人边吃边舞边吟。有民间打油诗为证:天灵灵,地灵灵,红红草莓水淋淋,涨红小脸吃一把,快乐最重入仙境!

看!打油诗者在一把一把地吃草莓,还故作不好意思涨红脸,还教育草莓是“快乐最重入仙境!”这人是多么地虚伪!

那是现代人。过去,我记得小时候从没有吃过草莓,甚至连草莓是什么都不知道。

九、

我的小学,那是极其残酷的60年代初。瞧瞧历史,乍暖还寒的气候笼罩着已经10多岁的共和国。就在这个时期,有一大帮曾经用鲜血和生命,迎接期待着共和国幸福日子的百姓们,却被那寒冷,那饥饿笼罩着,指引着,或者说是胁迫着,纷纷被活活饿死。

那是国家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尽管活活被饿死,甚至死了一家,一村,一片的很多很多人,但那些即将死去的人,他们面对着在新中国土地上降临的死神,奇怪的如同历史:抗日英雄面对日本鬼子的枪炮,不怕死!?下面有说法。

回顾一下,那些已经被活活饿死去的人们。饿死前有人有因为自己快要饿死了去上访政府吗?有去找新中国算账的吗?有去求生存,去抗议,去造反,去战斗的吗?

没有!为什么?因为是对新生祖国的信任,爱护,回报!

案例之一:为人子者,却因吸毒要钱将刀砍向父母,母死父伤却不究其罪。何因?因善良!宽容!更因亲望儿改毒瘾而自长。这是美德啊!

现在,能够记住和悼念那些被活活饿死的人们,能为他们烧纸的,有哪些人呢?只有还留世的亲人。如果当时一家人全部都活活饿死,还有人烧纸吗?!

默默的人,献出了默默的生命。他们是用生命维护了新中国少年时期的稳定!为新中国的长大扶了一把,是自己扛起了血和命的责任!

十、

死人如斯。肉体早已化灰飞去。但灵魂呢?或许在。只要是在的灵魂,会带领成长。也会使草莓内心成熟。

除了在三年自然灾害中被活活饿死的人外,新中国的磨难还在于“文化大革命”。这时期又淘汰了一批不可思议的人。那些死人,有的死前很壮观。有一面喊着共和国万岁的,一面或有跳楼的,割腕的,投水的等等以各种方法自杀献身。

多么愚昧和承受不了挫折啊。他们有的是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新中国诞生浴血奋斗留下来的命,那一辈子,终于革完了自己的命。

革命的语言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现在的语言说,“对心灵的委屈和打击力量是大于肉体的一百倍。”这两句话都是事实。也难怪自古就有“霸王别姬”。但,一切死人们却忽视了根本: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过关的英烈们自然也就无法享受现在了。

红红的草莓,嫩嫩的。它外表的鲜亮,活泛,可爱,矫情,永远吸引着爱吃草莓人的目光。草莓的内在呢?柔软,甜蜜,可口。对它总体评价:美食但易散易耗慎抓。

十一、

小鹞子从美国飞回来了。这是我们阔别50年后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地点定在本市一家最好饭店中的最贵包厢。菜肴就不说了,因为高档饭店的最贵包厢都有最低消费的标准,否则不能入门。聚会的同学们至少是父母辈的,也有成了爷爷奶奶辈的。

几十年的岁月,几多的坎坷,几多的磨难,也给我们这帮50后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评儿论孙是同学们都爱说爱听的话题。又是互联网地球村,所以话题自然进入“草莓族”。

别看我们这些人老了,岁月让我们的相貌也不好看了。但,以草莓族自居竟然都开心不已。我们问“小妖精”,你是50后的草莓族,你儿子也是80后的草莓族,一样吗?

她回答,一样的地方,是对草莓的关注。还有那外表红红的,嫩嫩的,鲜亮的,活泛,可爱,矫情的,内在柔软,甜蜜,可口的共性。

不同的地方是个性:母亲生长在中国,内心柔软而坚强。只要有需要,善良、宽容和回报随时溢于言表地呈现出来。是“伟大的中国式母爱”。80后的儿子不一样。

儿子生长在完全市场经济化的“没有历史”的美国,他的个性是现实。对钱,对人,对情,对义都从自己个性的利益出发来考虑。虽然不冷漠,但内心是坚固的。即使也有着善良,宽容和回报,但往往服从于自己的个性和以国家的法律为基础。

那顿饭本来讲好是AA制的,小鹞子背着我们买了单。

十二、

中国时下的“草莓族”,是我们饱经沧桑和磨难没有死去的“草莓”后代。历史证明,“只有经过刻骨铭心的磨难,感天动地的奋斗,才能取得彪炳历史的伟业。”我们同学聚会的这帮50后草莓族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劳动的属性。劳动,已经是为了锻炼身体,打发时间,争取长寿的运动了。

现代草莓族更有变化了。他们多数生长在社会的改革开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立,人文思想的转变,社会创新的要求,多元化个性的出现,市场的经济竞争,对发展和财富无止境追求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撞击着现代草莓族。

应当指出,我们有富二代,同时也有穷二代。无论穷富,尽管其内心不同,但同属草莓共性,爱美。

现代草莓族都喜欢个人奋斗,唯我中心,唯富中心,唯利中心,像泡沫,是社会潮水涨起了的效果。

他们也在承受着压力。他们对付压力的智商远远高于前辈:或走为上计,或巧妙迂回,或以柔克刚,或发嗲耍赖,或寻机宣泄,或指桑取槐等等,远远超过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

他们往往给人留下了“凡事不长久”的深深印象。用他们的话解释,是磨练自己。他们的内心会在磨练中得到锻炼和坚强。

一个超过百岁的老人告诉我,人,是很自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是自然属性的开始;需要继续生存,所以开始经济属性的开始;需要长大强壮繁衍,所以是政治属性的开始;最后会把世界交给了后人,便又回到了自然属性。各个时期属性追求是不同的,所以存在长短时间和磨练也就不同,但内心世界都会在属性上升的过程中慢慢坚强,成熟,飞扬。

亲爱的草莓族们。。。

人如此,社会,国家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结束语:

“杯具”,某网友昵称。诗曰:杯具≠悲剧/因为前者/饮渴前被人想到/往往必不可少/因为后者/爆饮酿下的后悔/往往无法挽回/但/杯具=悲剧/当它们被忘却时/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是草莓族》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