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益凸显的人口灾难
——写在第21个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一)、超级大国
中国有13.7亿人口,是名符其实的人口大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造人运动。其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也给世界文明带来深远的影响。
1957年,有一位北大学者叫做马寅初,发表了著名的“新人口论”,提出了新中国建立以后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愈加棘手,愈难解决。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然而,在反右派斗争中,马寅初的这些观点被当作“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而受到批判。
当时,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并没有认识到人多给中国发展带来的严重问题,他说:“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
正是由于最高领导人的错误认识,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口的迅速膨胀,埋下了惊人的伏笔。你能说“世界70亿人口日”的提前到来,与中国那时的巨大贡献无关吗?
(二)、超生
“超生”,可是个与时俱进的新名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诞生的历史不超过四十年。我要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存在着一支超级生育大军。其人数之众多,队伍之庞大,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时候的中国农村,个个都是大家庭。一般情况下,一对夫妻四、五个孩子,这十分的正常,多的可达七八个、十来个。有人说了,这么多的孩子,能照看过来吗?我说,能啊!一般情况是:老大看老二,老二管小三,老三领小四,老四背小五。这叫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分工。正因为有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所以当妈妈的也不会轻闲自在。
人们不禁要问,生那么多的孩子,做父母的愿意吗?回答是肯定的。正是由于贫困,孩子赡养父母的担子很重,一个人根本承担不了。如果哪家只有一个孩子,那朋友一定会说,再生一个吧,孩子多孤单呢!在农村,男孩子尤其受到追捧。我的一个女同学,她妈妈一口气给她生了四个妹妹。等到她妈妈五十岁时,终于为她生下了一个弟弟,全家的那个高兴啊,喜庆的气氛简直像过大年!可好心情才刚刚开始,噩运就来了,女孩的妈妈因为生育过多,身患多种疾病,终于不治身亡。可怜我那女同学哟,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照顾年迈的老父和年幼的弟妹。
多生孩子,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分到更多的粮食。因为,农村口粮是按人头平均分配的,多一张嘴就是400多斤的粮食。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那个时候,农村妇女的典型特点就是挺着大肚子。有的女主人年年肚子大,不见人口多。究其原因,可能有部分孩子过早的夭折了,但更多的是被遗弃(就是丢掉、送人或溺死)。就是说,领了口粮,孩子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就看父母的良心了。我无法评价那些狠心的父母,但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实在是生活所迫呀!我说的话,你也许不信,说人命关天,怎么能如同儿戏呢?可在那个物质极度短缺的年代,这就是铁一样的事实。我的一个朋友,1975年在四川,用200斤全国粮票就领回一个五岁的男孩!
有人说,老鼠具有超强的生殖能力。一只雌鼠每年至少要生养十二只小鼠,最多可生到六十四只。可是,由于生理、环境、气候、天敌、疾病等条件的制约,老鼠的成活率不到10%。如此看来,老鼠的繁殖能力和人类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啊!
(三)、人口红线
根据统计资料,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0亿人;1953年6月30,开展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到2010年11月1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总数彪升至13.71亿人。就是说,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总人口净增了八个多亿,比整个欧洲的人口总数还要多。日益突出的人口问题,无异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埋下了随时都可能引燃的定时炸弹。
泱泱人口大国,其实也是资源穷国。我国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我们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19.6%的人口;频繁的人类活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成灾和地下水超量开采。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肆虐的沙尘,无情的洪水,极端的干旱,时时威胁着我们的家园;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不断挤占有限的土地,极度开发有限的矿产资源。我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无限接近18亿亩的土地红线。
曾有国外学者,给中国设定了15亿的人口上限。说18亿亩的土地红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可供养的人口只有15亿。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粮食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粮食恐慌,甚至是人道主义灾难。如果发生饥荒,世界将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帮助中国人从容地度过饥荒;就算是有充足的粮食,即使把全世界的航运能力集中起来,也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算是有那样的运输能力,中国现有的港口也没有那样大的吞吐能力,把粮食分发到每个灾民的手中。当然了,这只是最极端的假设,离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如果不强化人口控制,要应对的恐怕不仅仅是粮食问题!
当年,在宣传计划生育的时候,曾有过这样的口号,叫做“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我想,这样的宣传口号,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政策导向,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少生孩子甚至是不生孩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当得到社会的嘉奖和鼓励,让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多种树就是保护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保护有限的农业用地,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但让我们这一代,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充足的生活空间,丰富的自然资源,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我们理应把15亿人口,定为中国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政策措施,公民的权利义务,都应以15亿人口为基本目标,在总量上严格控制,在发展中加强监管,在执行上明确责任,确保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不会经历难以摆脱的人口灾难。
在又一个“世界人口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关注人口问题。不但关注人口的数量,也要关注人口的质量;努力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水平,从而根除养儿防老的旧观念。
朋友,中国的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它不但吞噬宝贵的社会财富,挤占有限的生存空间,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还有可能把我们拖入饥饿贫穷,甚至是战争的泥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理应作出牺牲,我们必须作出牺牲,我们曾经犯过错误,我们不能让后来人,为我们现在和将来的错误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