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友情
一只鸿雁,从祖国的边陲新疆阿尔泰青河县飞越千山万水,飞向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落到美丽的团泊洼,给离别近半个世纪的学友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两颗游子之心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我和卢盛奎是小学同学,1952年9月二人于山东金乡中学一别48年,我们从此失去联,但是小学时代美好的记忆仍点点滴滴存在我的心底。我们在刘码头小学学习时,两人就很要好。我爱学习,他爱体育,二人相互帮助,关系十分密切。1952年,我俩同时考取金乡中学,并分在一个班级。那时我们年纪还小,刚离开父母,所以非常想家。我俩形影不离,常在一起叙家常。半个月后,我堂哥来到金乡中学,他说我又被沛县中学录取,于是我不辞而别,从此我与盛奎兄失去联系。我想念卢兄,多方打探他的消息不得而知。2000年7月某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我见到在我校读书卢斌,他是卢盛奎的堂孙,这才得知他在新疆青河县工作,我立即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别后情谊及我的坎坷经历。他接信后不久给我写了回信,从此我俩电话不断,互诉衷肠。2006年他去青岛探望女儿,返回新疆时在我家小住,我们畅谈别后友情,感慨万分。今日再次翻阅他的来信,仍然激动不已。昔日的友情牢记心中,往日的趣事又在脑海中浮现。
附卢盛奎来信:
厚举同学,你好。
来信收到了,时隔近50年,终于有了联系,这使我和家人都十分高兴。
你的来信是坦率的,不仅谈了几十年前家乡的情况,还谈了其他的,特别是你个人的情况,许多淡忘的往事,又重新引起了我的回忆,我有时想,往事若能复走一次,那将是十分有意思的,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以后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学校生活,但清苦的小学生活印象是深刻的,也是最难忘的,回忆起来也是最具有别样的滋味,这大概还是少年的缘故吧!
小学的几位相当有水平的老师(李正堂、李云秀、张守一等)有的确实记不清了,但印象很深,我想现在大都作古了吧?我们小学的基础是不错的,这和他们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我很怀念他们!如你所说,小学毕业后我们一起考入了金乡中学,应该说我的初中三年是平静的,也学了一些知识,我是班干部,还是数学课代表,毕业后,顺利地考入滕县一中,师资力量是不错的。其间运动渐渐多起来,大鸣大放;反冒进;反右派……搞得人心惶惶,加之农村一再的“大跃进”,一切都热过了头,吃饭多少成了问题,这你我都是经历的。但有一条中央是有规定的,中学生只鸣放,不划右派。记得57年山东省突然来了几个人,叫大家鸣放。那时我们都是二十左右的人了,多少懂点事故,虽然一再引导,大家还是顾虑重重。记得在讨论农村是不是冒进时,一些人发了言,我提议给“冒进下个定义”,一些人就有看法。在那个年代,一切小熊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