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为“干了再说”叫好

我为“干了再说”叫好

2013-10-26 19:40 作者:文山 阅读量:31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下班之余和朋友玩牌娱乐,朋友的朋友突然接到领导打来的电话,说是工作要调整安排,朋友的朋友问领导调整后的工资咋说,领导在电话里回答:“干了再说。”朋友的朋友当时就带着几分猜疑和不理解的情绪。

朋友的朋友的领导一句话,让我想起了远古群居部落共同打猎为生的故事。

在一深山老林,相隔一山住着两个同一民族部落。甲部落习惯于在上山打猎前,谈好:“上山打鸟人人有份的分配条件”才上山打猎。乙部落则习惯于“先打猎,后按劳分配。”在那人少猎物多的年代,大家都相安无事的生活着,没有什么大的纠纷。

可后来随着人类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多,生态的不断变化,形成了猎物少人多,加之外出打猎的距离越来越远,耗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所获取的猎物越来越少,不但出现了打猎为生很困难的状况,而且也自然而然的形成打猎的恶性竞争。

甲部落习惯性于先谈好“上山打鸟人人有份的分配条件”大家才愿意上山打猎。往往成员间会为这不公的分配争执不休,这样不但耗用大量时间,也在争执中形成派系。其结果是在打猎中互相不协作出力,大大的挫伤了打猎的积极性和功效,以至于造成猎物没打着反被猎物伤害其中成员的悲惨情况时有发生。长而久之怨声载道,成员们过着朝不保夕夜不保暖的困苦生活。部落中有的成员认为:“猎物未取,言何分配,且不滑稽。”强烈要求按乙部落那样:“先打猎,后按劳分配”的方法,但由于习惯养成陈旧的意识,陈旧的意识造就了一定形式的行为,一时难以改变。如此下去一些打猎技能高者有的单干,有的投奔其它部落,其结果当然是:“树倒猴孙散,大家都遭难。”的结局。而乙部落长期养成了:“先打猎,后按劳分配。”的良好习惯。大家在打猎中都想多出力,多献计献策力争猎取更多的猎物,自己在从中也好获取得更多猎物。久而久之乙部落不但投奔的成员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而且部落也越来越富有强大。成员们在那猎物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任然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从这个故事里又让我回想到,我那朋友的朋友的领导定然是乙部落的后裔,要不然他怎么会骨子里就有那乙部落做事的那些章法。常言道:“火车跑得快,靠车头带。”那么这位领导所在的企业又如何呢?带着几分好奇向我朋友打听了个究竟。

原来我那位朋友的朋友刚从外单位调来朋友这个单位不久,他们都同属一家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一个分煤矿。由于朋友的朋友刚调来对矿情不甚了解。还没有完全融入该矿的生产生活中。从我那朋友那里知道:“给朋友的朋友打电话的那位领导就是该矿的一把手,是一个说话掷地有声很有威信的好领导。不但这位领导就连他的部下都有:“干了再说”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至于在员工中以形成了一种只要领导安排,管它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的风气。大家都认为只要干出成绩、拿出产品,领导定会说话是算数的,是绝不会亏待积极肯干的员工的,要是那样谈何诚信、谈何企业发展壮大。“干了再说”在全矿上下形成了一种自信、互信、公信,带着一种召唤的神奇魔力。只要说干,员工们绝不讲经说话、拖拖拉拉、拉稀摆带。而且不干则巴,一干就要干出成绩,自己不说话,让你领导来说话,将你领导一军。“干了再说”在全矿上下干群中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的矿山生产文化,

“干了再说”也如同远古那个乙部落的““先打猎,后按劳分配。”使得这个煤矿不断做大做强,成为这家矿业集团公司的主体支柱煤矿。“干了再说”给社会、单位、员工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我为“干了再说”叫好!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为“干了再说”叫好》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