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为了那注视着的眼睛
从有了识别自己和他人不同之处的意识,或者说能从他人眼中读懂怜悯和同情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十分痛恨上天如此之不公。既然要赐予我生命,为何还要在我与现实世界之间砌上一堵厚厚的无声高墙,让我如此这般痛苦和折磨。尽管我一样能看到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郁郁葱葱,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尽管我也同样能感受到春天的惠风和畅,夏天的酷暑难耐,秋天的神定气爽,冬天的寒噤无情。但是,我完全听不见大自然的音响。这些,对于处在一个无声世界的我,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看到别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跳着、叫着、跑着、闹着,在田野里自由尽情地嬉戏,而我张着嘴巴急急地?呀着,伸出手来无助地比划着,留下的却是同伴们的轰然大笑,自己涨得通红的脸以及正在恣肆簌簌流淌的满是委屈的泪水。
父亲是名教师,也是一个很和善很有耐心的人。他和母亲没有对我放弃。在儿时的印象中,为了让我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母亲总是变戏法般拿出我最爱吃的巧克力饼干或者奶油饼干什么的,一遍一遍地耐心地与我对着口型。为了能够吃到自己爱吃的东西,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艰难地含混着。可是,有很多时候,我并不能准确地说出母亲教给的单词,很是绝望和气馁。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发现有一双眼睛正在不远处注视着我。那是父亲那双饱含着深情厚意的眼睛。它仿佛在说,孩子,你能行的。
在父母耐心和爱心的浇灌下,我终于能够通过口型知道对方对我说的是什么,并能较为准确地与之对话。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亲拒绝一些亲朋好友的建议,坚持认为我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上普通小学,和他们一起过正常的学习生活。他承受着众人的怀疑和白眼,向学校领导再三请求,让我这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先跟班试读一个学期。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很是努力且吃力地学习,课后父亲也不遗余力地给我“开小灶”。在学期期末考试中,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校长被感动和信服了,学校最终决定让我留下继续学习。
后来,在小学升学统考中,我以全镇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镇重点中学。离家远了,但我仍能感受到父亲那双一直在注视着我的眼睛。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我落落大方地登上讲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了一场演讲。当我含着热泪并紧握拳头,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休想叫我屈服”作为演讲的结束时,在台下掌声雷动的欢呼中,我不经意地抬头,看见父亲正站在场外不远处,他那写满慈爱的眼里竟也闪动着晶莹的泪光。
随着学业的加重,我感到越发吃力。当时一股“读书无用论”席卷校园,什么“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什么“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等等论调冲击着我的心灵,再加之对自己身体心存疑虑,终于在上高中的第二年暑假即将结束,我向父母表达了不愿再读书的想法。
父亲异常平静地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疑虑,甚至还有了几丝忧凄。我感到很是惶恐不安,但嘴里仍倔强地执拗着要休学外出打工。第二天,父亲叫上我,与他一道去田里将已经收割完毕的稻草打成捆,以便更好地搬运。这是从未干过农活的我第一次在烈日暴晒下做农活。很快汗水就浸湿了我的衣裤,嗓子干得直冒火。父亲走了过来,用他的衣襟替我轻轻地拭去了满脸的汗水,递给一杯凉好的开水。他用那他我熟悉得几乎不能再熟悉的眼睛默默地盯着我,使我蓦然升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莫名的陌生。良久,他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孩子,身体有了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也随之有了残缺。正因为不那么圆满,所以才更需要迸发最大的激情。相信爸的话,知识肯定能够改变命运。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对父母说过休学的话。第一年参加高考,因身体原因被拒之高校门外,第二年我再度参加高考,同样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父母节衣缩食把我第三次送进了补习班。也许是父母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当年国家对残疾考生的招生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我终于圆了自己的象牙塔之梦。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我时常看到,长着一双黑溜溜大眼睛的儿子的明澈的眸子不时透过歪来歪去的脖子骨碌骨碌地打量着我。我也时常看到,含饴子孙尽享天伦的父母注意在小家伙身上的目光不时透过布满皱纹的眼角很是惬意地从我这里扫过。我因而知晓,有这么多关爱我的眼睛默默注视着我,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敢丝毫的懈怠。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