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腐降价说起
导读如今的商界,几乎家家促销,家家拼价格!但不管怎么拼,消费者都不敢轻易相信,生怕自己上当受骗:是否买贵了,抑或便宜没好货!在目前商界恶性竞争中再也找不到胡雪岩那样的大赢家了!
团泊洼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只有一家豆腐坊,价格由业主自定。开始是1元钱1斤,后来涨到1.5元,2元,最高达2.5元。据专家讲,豆腐营养丰富,多吃豆腐有益健康,所以即使价钱很贵,大家仍争相购买。
突然有一天,一个外地小贩运来一车豆腐,洁白水嫩,1斤才1元5。可是观望者多,以为“贱物无好货”,不敢购买。有人买了少许,吃后大谈“味道不错”。当小贩第二次来卖豆腐时,很快抢购一空。以后每逢星期天,这个小贩准会运来一车豆腐,而且热销不减。这时,团泊洼独家经营的豆腐却无人问津,豆腐坊主坐不住了,于是挂出招牌,上书“新鲜豆腐,1元5一斤”,此时他的豆腐也热销起来。
试问,豆腐降价出售是否折本?答曰:“非也!”
据磨豆腐行家说:1斤黄豆能出2—6斤水豆腐,如果豆子质量好,制作得法,1斤黄豆能出3斤水豆腐。豆子市价2—2.5元1斤,1斤水豆腐卖1.5元,仍有40%以上的回报。
我虽然不懂经济,也没研究过市场规律,但我从豆腐降价中却悟出一些道理,那就是市场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如果“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方式,是很难搞活经济的。物价有起有落,符合市场规律,但是人为地涨价或变相涨价却不足取。还有一些商人惯于在产品包装及其分量下功夫,达到变相涨价的目的。有些日常用品声称采取新包装,价格跟着提高,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有的产品,价钱不变,可是分量却由500g减为400g;更可恨的是减少食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以欺骗顾客;还有商品价格名降暗涨,或先涨后降;议价商品漫天要价,议价、真价难分,总之,“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关于商品价格中的猫腻现象真是罄竹难书,百姓有苦向谁诉说?!
不过,话说回来,价格是市场的杠杆,没有一成不变的价格,但是商品价格变得要有理有据。这时,我想起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百年名店《胡庆馀堂》有一块“真不二价”的大匾。即使别的商店降价,他也是“真不二价”。秘诀在哪里呢?原来人家“货真价实”。如若不信,请把匾上的四个字倒过来念念,原来是“价二不真”。
胡庆馀堂之所以敢于挂出“真不二价”的招牌,是它为民造福的口卑,百姓相信这个品牌,即使“真不二价”同样得到认可!如果是现在,你去商店买东西,看到“货不二价”,你敢相信吗?你潜意识的会认为这中间一定有猫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百姓认可胡庆馀堂?答案很简单,就是“诚信”!
如今的商界,几乎家家促销,家家拼价格!但不管怎么拼,消费者都不敢轻易相信,生怕自己上当受骗:是否买贵了,抑或便宜没好货!在目前商界恶性竞争中再也找不到胡雪岩那样的大赢家了!
我想,如今商品不能随心所欲定价,而应依法行事。同时,物价监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严厉打击乱涨价、哄抬物价的不法商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真正走向繁荣,人们才会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如是,此乃百姓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