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王朝,那个商人
一
那个王朝叫秦,那个商人叫吕不韦。
关于吕不韦的身世,我们所知甚少。《史记》里只有这样简洁的一句,“吕不韦者,阳翟大商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也许,这就够了,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吕不韦经商做生意已经非常成功。阳翟是今天的河南禹州一带,其时正当战国纷争的乱世,吕不韦能在那时把生意做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足见他能量超群,计谋过人。可是,当他某一日在邯郸的大街上遇见了那位落魄的秦国公子异人时,却忽发奇想,不再能够安心打理生意了。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
父亲回答:“十倍。”
“那么,珠玉之赢几倍?”
父亲又回答:“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
“无数。”
这是《战国策》里记载的吕不韦父子的一段对话。吕不韦,这位精明的商人,从此把目光盯在了那个王朝上,也把他全部的心思用在了一场他人生里最大的一次投机上。或许,这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贩贱卖贵?
二
秦国此时当政的是秦昭王,太子死,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的爱姬号为华阳夫人,被立为正夫人,但膝下无子,于是未来太子的人选就成了当时争夺的焦点。异人(即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但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于是被送往赵国作人质。其时秦数攻赵国,赵国当然对子楚很不礼貌,子楚的日子颇“不得意”。
这或许是历史留给吕不韦的一次机缘,或许,这位精明的商人对此早已窥视已久,一切了然在心。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切就可能被全然改写。当时为求富贵而每日奔忙的吕不韦眼前一亮,说道:“此奇货可居也。”下面的这次对话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商人异乎常人的野心。
吕不韦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尔乃大吾门!”
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此刻,我们不难看出,吕不韦的一生要来一次华丽的转身,由经商而试图经国了。
接下来,吕不韦凭借多年经商的财富和交往,一方面让子楚结交贤达宾客,一方面极力说服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安国君许之,且请吕不韦为其老师。几年后,秦昭王卒,安国君即位,为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次年,孝文王卒,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子楚当时曾对吕不韦许下“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诺言,于是,“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一跃成为秦国的达官显宦。成功似乎来得太快也太容易,至此,可以说吕不韦当初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是吕不韦成就了这一段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这一位曾经的商人呢?
如果说,吕不韦因结识秦公子楚而成功进行了一次政治投机,使其能够由富商大贾而进入秦国政治的上层,而另一次投机却成为他招致杀身之灾的祸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