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忘年交
导读金老先生如今已到古稀之年,但仍笔耕不断,对年轻人的关心热情不减。今年,我和他同时应邀参加《榆中史话》的编创工作,短短月余,他不仅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写作稿。
“省身修己,胸怀坦荡,格物致知,恭行力践。”每每与朋友畅饮风度酒时,我便不由地想起我的忘年交——金吉泰老先生来,可以说,从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度时时影响和感染着我。
金老先生是我省著名的童话作家,认识他前,我已拜读过他的许多作品,而真正接触他则是在十年前的笔会上。由于平时爱写一些东西,那次笔会我很荣幸的得到邀请。笔会就设在金老先生的家里,到会时我才发现,参加的全是榆中籍人士,既有市县的名人、领导、干部,也有土生土长的农民。这次笔会,我不但结识了许多文化人,而且结识了金老先生,更让我吃惊的是他对于我的了解远远胜于我对他的了解。事后我才知道,那次笔会是金老先生个人出资组织的,用他的话说,目的就是通过交流,让榆中多出文化精品。会后,金老先生还特意告诉我,文若其人,写作就应该努力践行“集天地之正气,做古今之完人”。现在回想起来,他何尝不是具有如此大家风度的人呢?
后来,我和金老先生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对于我这个比他小40岁的晚辈的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予以回答,以至于随着岁月的延伸,我们竟离奇地成了忘年交。有时相聚在一起,一杯清茶,就足以让我们尽兴聊上几个钟头。
最使我难忘的是2000年参与电影电视《陇上英烈张一悟》剧本创作时,很多资料我无从考证,金老先生获悉后,不辞劳苦从家里赶来,帮助我构思、查证、修改。当该剧在甘肃台、中央8台相继播出时,这位幕后曾给予我太多支持的忘年交第一个打来祝贺电话,并多次在他人面前夸赞我,却从不提及自己参与的事。
金老先生如今已到古稀之年,但仍笔耕不断,对年轻人的关心热情不减。今年,我和他同时应邀参加《榆中史话》的编创工作,短短月余,他不仅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写作稿,而且还协助我查阅、搜集了许多资料。统稿时,他又嘱咐统稿者,不要因为自己年老或其他原因,对自己的作品予以关照,应该一视同仁,该删就删,该毙就毙。说实话,金老先生的勤奋和自谦是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学习的。
十年来,我和金老先生的忘年交早已超越了年龄的界限,时空的长河。风度是一个人的名片,拥有令人羡慕的风度,足以!而在金老先生的身上,我深深感触到了长者的风范、师者的睿智、君子的磊落、侠客的忠义,也许,正是他的这些与众不同的风度,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增进了我们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