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导读那时织得开心,一到接近端午时,织网兜就成了下课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之间还要比比谁织的网兜好,谁的网兜用的线漂亮,同时织网兜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小孩不会织也没有这机会了。
虽端午节早过,已不是吃粽子的时候,但看到网络上关于粽子的文章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包粽子的事。
我们包粽子是跟奶奶学的,奶奶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她不但为人处事做得非常好,而且真真切切是个心灵手巧的大美人。小时常听人家儿子多了妯娌之间、媳妇与公婆之间、兄弟之间闹矛盾的,而我老爸兄弟姐妹六七个,可我们一家在一块是其乐融融,兄弟妯娌都非常客气。我们的家庭是个远近闻名的和睦家庭,虽然爷爷早年就眼睛瞎了,能有这样和睦的大家庭完全得益于奶奶的为人。
老爸兄弟四个,每家都有两到三个孩子,每到端午的时候,奶奶就轮流着给四个儿子家包粽子,而我们这些孩子就围着奶奶边拉家常边学包粽子。每年的包粽子也是我们这些小孩最快乐的童年之事。奶奶手大,她包的粽子总是又大又好看。我们围在她身边,看得心里痒痒的,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奶奶教我们拿两张棕叶(也就是芦苇叶,我们这靠近长江边,很多的,都可以自己到江边去采摘的)边缘稍稍叠在一起,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其他指辅助捏住叠好的棕叶,右手拿叶的根部(当然根部可以稍稍剪掉一点,为的是包的粽子更光滑好看)用食指和中指捏住,然后右手往里弯,这样就打了个锥形的壳,假如要想粽子大点,就用三张棕叶打壳,再往这个壳里装米,要想好吃点就在米里加些豆,然后再把棕叶绕过去,这时手里就成了个梯形样的左手大拇指还在放米的开口处,左手其他指按住棕叶,不让它散,右手再添加一张棕叶插在靠近身边的未成型的粽子根部,把刚刚绕过来多余的棕叶向左反折叠到新加的棕叶上,再竖起手里的梯形用筷子从开口处把米戳紧继续加米至满,然后把棕叶往上盖住绕过粽子前部尖端,假如要想好看点,就在这时把棕叶稍稍往尖端伸前点做成一个空心的假脚,再把棕叶尾稍塞入直角的根部,最后用线扎紧一个粽子就成型了。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地练,渐渐地我们也能包好粽子了,虽然速度不快。由于有这样一位心灵手巧的奶奶,所以我们堂姐妹包括我弟弟个个都会包粽子,到现在还有点得意的,像我们这一代还算比较年轻的人中会包粽子的实在是不多了。
记得小时还总要在粽子煮的差不多时要在锅里放上些蛋,粽子锅里煮的蛋有味。在端午即将到来时就找些线带到学校去,趁着下课就和同学一起编织网兜,为的是准备装粽子锅里煮的蛋。那时织得开心,一到接近端午时,织网兜就成了下课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之间还要比比谁织的网兜好,谁的网兜用的线漂亮,同时织网兜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小孩不会织也没有这机会了。
现在每年的端午节我也会和老妈一起包粽子,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还蛮得意的。等粽子煮好后左邻右舍或来做生意的都会送上一点让他们尝尝粽子的香味,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