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那个王朝 , 那个商人(3--4)

那个王朝 , 那个商人(3--4)

2013-10-26 19:52 作者:江北小戈 阅读量:2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传说吕不韦还在政治投机之始,,又在子楚将来继承人的问题上做了手脚:他先是娶了一位绝对美丽而又擅长歌舞的邯郸女子(又称赵姬),使其怀孕后献给了子楚——这暗渡陈仓而生下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秦王政。子楚历尽磨难与心机,仅仅在位三年便短命而去,于是,年幼的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势力日壮,竟至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一时莫比。

吕不韦已然站在了那个王朝的顶峰之上,处在了统治权力的最高层,但是,他又有难以排解的忧虑:那就是如何面对日益成人的政。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在等待吕不韦马上处理。

那个赵姬,虽贵为太后,此时仍与吕不韦私通,淫而不止。吕不韦恐日久祸及自身,于是寻了一个性能力特强名为?毒的大阴人,伪装成宦者献给太后,太后当然“绝爱之”,且生子二人。?毒家僮数千,势力益大,许多军国大事都有其决断。

我们不能够确切的知道秦王政是否清楚自己的身世,但“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的政,原不是可以任人玩弄于掌股之间的傀儡君王。秦王政22岁时,正式接受加冕典礼,称始皇帝,戴冠佩剑,亲理政务。从此一改“居约”之态,在其亲政的第二年,以牵连到?毒与太后事为借口,免去吕不韦丞相职务,,使其回到河南封地——他当年的经商之地。但吕不韦的势力已经非常了得,两年后,秦始皇恐其多变,又赐吕不韦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见大势已去,便在赴蜀途中饮鸠自尽。

“六王毕,四海一。”是吕不韦去世十几年以后的事了。吕不韦在庄襄王,秦始皇时期为相十几年,此时秦国的大政方针主要有吕不韦决定。吕不韦主理秦国国政,为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时至今日,无论对吕不韦的为人和行事如何看待,他在那个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吕不韦的成败得失,我们似乎不好评判。假若当年他不动那个王朝的心思,一心一意努力经商,富贵不说,至少不会引来如此的杀身之祸。或者可以说,是他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当他一步步走到那个王朝的最高层的时候,也就把自己推到了灾祸的边缘。他的所有的安排与计谋,在那个王朝的威压之下,都会轰然倒塌。虽然,那个王朝强盛的背后,吕不韦倾注了太多的心机和心血,但最后那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没能够容忍他的继续存在。我们并非一定要为古人鸣不平,但我们在教科书上,好像只记得秦始皇被浓墨重彩地讲述,而找不到关于那个商人的只言片语。

也许,这就是历史。一些人曾经存在过,然后又消失了:一些事曾经发生过,然后又逝去了。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当我们再回头看去,无论怎样努力,都只能无限的接近他们,而不会让一切完全真实地再现。岁月的风沙会吹开一些迷雾,也会掩埋一些事实,还有,我们的眼界和胸襟,或者会将其放大,也有可能将其缩小。就如那个王朝和那个商人,我们所见所思的一切,只能是“我”的判断,而不会是历史里原来的他们。

我们不必再去描绘吕不韦当年经商的富有,也不必再去想象他当年事成之后的风光,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吕不韦,这个商人,我们只能说,他因为经商的成功而试图追求经国的谋略,并因而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些是是非非供后人评说。这一切,是因为他太聪明吗?还是因为商人追求利益的天性?亦或是因为他那来自于冥冥之中的感觉和欲望?那个王朝盛极而亡,存留的时间也许太短,呵,是在吕不韦死后的第几年呢?也许,我们可以试问:是否没有那个商人,就不会有历史上的那个王朝呢?秦王政和吕不韦,一个暴君,一个奸商,可以这样评价他们吗?

也许,对于那些遥远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再认识和判别,而不是随心任意的否定与指责。那些曾经鲜活真实的过去,如果能够让我们有所思考和理解,让我们思考的方式有所改变,我们理解的深度不再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也许就足够了。就像我们想起那个王朝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绕过那个昔日的商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那个王朝 , 那个商人(3--4)》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