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命运--2、母亲娘家情况

命运--2、母亲娘家情况

2013-10-24 05:32 作者:蓝宝宝 阅读量:23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母亲娘家情况

记得很小的时候,应该是在学龄前,童年时代的丽华,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纯真好动。家中有亲戚朋友来,丽华就好奇,这个瞧瞧,那个看看。就是没有看到过外公,在丽华的映像中没有见过外公的身影,其实丽华还未出生前,外公已经奔赴天堂,到极乐世界去报到了。

母亲告诉丽华,她娘家是贫雇农出身,没有田地,离东海很近,外公农忙时帮地主富农家做零工,农闲出海打渔,维持艰难贫困生活。但是,地主富农对外公、外婆也不坏,空闲打打鱼,生活虽然清苦但还是自在。母亲又懂事,知道兄弟姐妹多,小姑娘时候就帮助外公卖鱼、在家做麻袋花,懂得帮助父母减轻家庭负担。解放前大多数穷人家的女儿不上学,挑一家好一点的婆家过门,延续香火,也就是上上大吉,心满意足了。

母亲年轻时漂亮,做媒的替母亲物色了上海有小产业,乡下有田有房的工商小老板,而且男的又是一帅小伙这样的一门亲事。当然母亲与父亲是老法婚姻,父亲长什么样,在未圆房前,母亲是根本不知道的。自从母亲嫁给了父亲以后,就做起了上海的徐家老板娘。但是母亲还是保持着善良贤惠的本性,不像父亲那么市侩、私利。

丽华小时候,外婆时常来上海。外婆告诉丽华,在解放战争期间,浦东的亲戚都往父母浦西家逃难。父亲吝啬,又没在其他地方买房子。仅有居住的房子不大,全家几口人就挤在这楼上这小阁楼内。尽管楼上房间也经过扩大改造,比起其他人家要大多了。但乡下亲戚全部挤往浦西,自然十分拥挤。父亲自然无话可说,对待母亲身边亲戚他要说也不能说啊,只能克服。

外公、外婆、大舅、小舅、大阿姨、金阿姨全部逃往上海。听外婆说,大阿姨块头大,与金阿姨、外婆三个人睡一个床铺,睡到半夜,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连人带床,轰然坍塌,把家人从睡梦中惊醒跳起。于是外公看此情形,不愿再在上海呆下去了,并且他看不惯小作坊的一切,看不惯上海里弄里的一切,毅然回到浦东乡下。情愿去过乡下苦难,而且正处在战争威胁,随时有死人可能的危险生活。上海英租界的喧哗,与上海小市民的生活外公实在不要看,受不了,也不愿意受。他坚定信心,迎着那解放战争的号角奔向浦东。

外公回到浦东后,正临解放战争在浦东高桥东海沿海一带打得如火如荼,正处高潮之际,解放军冲锋陷阵,死伤无数。据幸存之人回忆说,当时我军损失惨重。在父亲老家长沟东头,尸体如山,血流成河。

外公到家,解放军强攻敌人一碉堡制高点。怎么也攻不上,敌人炮火猛烈,封锁开阔地带。我军强攻,死伤惨重,无法接近敌人据点。苦于当地地形不熟悉,兵荒马乱,要逃的早逃到上海租界去了,这时候还到哪儿去找向导。当地的民兵又都怕死,没一个人站出来,愿意带路,攻克敌人碉堡。要知道,冲锋打头阵,头前带路,死的概率在98%以上,活的概率在2%都不到。天知道,外公既然自告奋勇毅然决然一头栽进到热火朝天的激烈战争中去了。敌人又一次猛烈炮火的射击,战斗又一次打响。外公带着解放大军先遣部队,冒着枪林弹雨,第一次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跟着作战先遣小精干队伍,扛着炸药包,这次要去解决敌人的强大火力封锁线,这次战斗是决定整个战斗的关键起始。我军部队猫腰前进,小心谨慎匍匐向前移动。敌人的炮弹不时在阵地前爆炸,响彻云霄。可我军要拼死向前冲啊,不能原地踏步、不动,否则这敌人的碉堡难解决。外公没有犹豫,马上第二次又小心匍匐前进,炮弹在身边前后左右的阵地上不时的炸响,子弹在外公耳边呼呼穿过。外公还是勇往直前,此时没有退路,临阵脱逃,枪毙无疑。我军发起第三次猛攻,外公带领小部队又一次猫腰向前移动,冲在最前面。此时一颗呼啸而来的炮弹不偏不倚打中了外公的身体,外公中弹倒下,被前线救护民兵拉下线来。小部队随即往前冲锋,吹号手吹响了总攻,冲锋的号角。拔掉了敌人的碉堡据点,占领了制高点。一场人民战争随着外公的倒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外婆得到外公中弹的消息,连夜从浦西母亲家火烧眉毛的赶回了浦东家。那时医疗条件又差,医疗小分队也没有及时能救治外公。将外公抬回家时,已经无药可救了。外婆眼睁睁的看着外公痛的满地爬,满床滚,叫喊、挣扎。最后不治身亡,活活痛死在家中。在外公十几天的弥留之际,外婆问他有没有话说,是不是后悔不该回浦东,也不会惨死在炮火之中。外公只是一个劲的摇头,表示并不后悔,最后安然闭上眼睛,坦然自若走向天堂。

丽华就不懂,那时父亲为什么不带外公到上海来医治呢?这解放军怎么也不顾为他们带路而取得胜利之人的死活呢?可能都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吧。每次外婆诉说外公被弹片击中身体,在家中活活痛死的惨景,丽华忍不住悲哭、悲伤、悲叹、悲从心来。又一个屈死的亡灵在共和国的土壤中英魂不散。当然外公后被追认为共和国的烈士,可是家属也没有得到什么待遇,小舅照样被从外地工矿下放到老家农村,当然后来又被调到了安徽工矿单位。

大阿姨,嫁了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的一个工人,没有生养,领养一儿子。但领养儿子英年早逝,大阿姨膝下无儿无女,老年无依无靠。过门儿媳又待她不好,大姨夫又是古怪之人。故到年老时,母亲时不时的给予大阿姨力所能及的帮助,时不时的给大阿姨一些钱。

金阿姨在母亲几个姐妹中是最漂亮的一个,脸蛋标致,身材又好。就是到了老年,人们也不难看出金阿姨在年轻时的风韵。因为二阿姨镶了几颗金牙,故由此得名。金阿姨嫁与上海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姨父对金阿姨关怀备至,始终如一,家庭和和睦睦,幸福美满。姨父曾经也支内,从上海调往北京,退休回到上海。金阿姨有晕车的毛病,所以不常来上海,但是与母亲姐妹,情深似海。丽华在浦东自插的时候,与祖母有矛盾之时,经常逃往金阿姨处,金阿姨热情招待,嘱咐“下次来只管来,可不要买东西,你还是孩子,不能把钱花费了。”

由于母亲娘家兄弟姐妹多,生活贫困,小阿姨从小被外公外婆送了人。那小阿姨生的并不漂亮,但是人特好,特热情。她不怪罪、不愤恨父母把她送人的做法,居然想尽一切办法,认祖归宗,找到了亲生姐妹兄弟。与母亲十二分的友好,不辞辛劳,每年自己省吃俭用,带着大包小包的浦东土特产给早已成为老上海的父母亲,对丽华也是十分爱护,同胞父母,十指连心。对待外甥同样关爱体贴,真是一个大好人。小姨父是上海某皮鞋厂的工人,同样的无微不至的爱护着小阿姨。小阿姨甚至于在临死前都念叨着要见上那个在浙江的外甥最后一面。

三个姨父都是上海工人阶级,就父亲是小老板,那个时代做老板是光荣,自然也应该是有钱。父亲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然而父亲的有钱最终是谁花去了也不知道。只是一时的纸上富贵、繁华而已,一切就如过眼云烟,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

大舅是正宗的农民,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阔天空,口才练达。但是难逃中国农民的普遍命运。在农村难以度日,在解放前向父母亲开口借了一些钱去杨树浦做石灰生意。然而把父母的钱全部赔了进去,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次又开口向父母借钱,父亲看在母亲的面子上还是同意,结果如出一辙又重蹈覆辙,连续重演悲剧。第三次大舅跟父亲说是最后一次,此时母亲在父亲面前加以阻止,不让父亲再借钱给她哥。父亲向大舅说了最近手头紧,阻止了大舅的盲目投资,继而大舅只能回到浦东老家,走中国大多数农民的老路。

小舅小时候读了一点书,继而在外地工矿工作了好几年,在外地成了家,娶了一个美艳的同单位的外地城市姑娘为妻。然而美梦不长,在精简人员,大张旗鼓下放运动中,因为有原籍老家,被搞回浦东老家。一个城市姑娘——小舅妈也随同做起了从未做过的农民,吃尽苦头。小舅舅与小舅妈曾经也来上海向父母开口提出要求帮助事宜,父母亲尽量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命运--2、母亲娘家情况》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