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知足
导读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岂有满足时?人的一生就像那列行进在铁轨上的列车,循轨得安全,越轨就翻车。经常需要我们在欲望与理智间作出某种抉择,而这种抉择不仅反映出个人品质的高下和人格的尊卑,而且决定着个人的荣辱得失和前途命运。
欲望,含嗜好意,乃人之本性。对有的人而言,饥饿时思温饱,饱暖时思淫欲,穷困时思钱财,富裕时思名位……欲望的满足永远是暂时的,“欲壑难填”指的正是这些内容。
知足,即懂得满足。“知足常乐”这一成语是人生哲学中的精华,也是人们安身立命、处世为人的一种崇高境界。
欲望、人皆有之。表演者企盼掌声如潮;笔耕者希望佳作名世;从政者渴求威镇朝野;经商者总想财源广进……这都无可厚非。然而欲望恶性澎胀,则十分危险。“私欲”的魔鬼与
“名利”的怪圈都是与罪恶纠缠在一起,一旦名缰缠身,利锁套项就会见利忘义,损人利已,道德沦丧,良心泯灭。三国时著名战将吕布,可谓英雄盖世,却经不起欲望的诱惑,为一匹千里赤免马,便杀戳了义父丁建阳;为了一个美女貂婵,便戟刺了义父董卓。两次弑父,先贪于财,后迷于色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当今社会,一些人为了满足私欲,绞尽脑汁地或以权谋私,吃喝嫖赌、贪污受贿;或偷窃抢劫、走私贩毒、豪夺巧取;或拐卖妇童、杀人越货、胡作非为……这些人最终都堕落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明朝开国皇帝朱无璋积几十年人生之经验,站在治国的高度,得出真知灼见,有一段极其精彩的与臣子的对话。朱元璋说:“人君一生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明万物。一为物诱,则如明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混浊,岂能照物?”侍臣说:“陛下谨嗜好,正心之道莫过于此。”朱元璋又说:“人亦岂能无好,但在所当好耳。如人主好贤,则在位无不肖之人;好直,则左右无陷佞之士。如此,则国无不治。苟好不当好,则正直疏而邪佞进,欲国不乱,难矣。故嗜好之间,治乱所有生也”。古代哲学家老子也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利。”清朝名臣林则徐也曾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古人尚且深明此理,而当今那些穷奢极欲的贪官和胡作非为的恶棍岂不汗颜?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岂有满足时?人的一生就像那列行进在铁轨上的列车,循轨得安全,越轨就翻车。经常需要我们在欲望与理智间作出某种抉择,而这种抉择不仅反映出个人品质的高下和人格的尊卑,而且决定着个人的荣辱得失和前途命运。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其实,一个人再富再贵,也同常人一样,人生几十年,餐食四两米,夜宿三尺床。苦短人生,权再大,钱再多,皆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正如清朝乾隆时,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和坤被皇帝赐死时留下的绝命诗一样:“五十年前往命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日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真是昔日荣华富贵,转眼便成过眼云烟。时时牢记知足常乐,深深明白欲壑难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