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欢喜
导读散文无论叙事、议论、抒情或游记、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要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悟,讲究的是味,试想,再好的厨子,上好的主料,辅料,但是没有调料,做不出个味道……
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出一本有书名号的书是今生的梦想,但是现代化的网络时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在线阅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全新的产物,它的普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正在潜移默化的转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线阅读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让人们更加全面多视角的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这样的阅读也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这样的阅读来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但是网络也是浮躁的、难以平静的,做为一个文字的载体,那些来自天涯海角的作家、写手、网络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怀、发表文学作品、一个浅阅读的舞台。欢聚于此、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不狂舟车劳顿,神州大地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所有的人便感觉天涯咫尺。
总想有一把锋利的剪刀,毫不客气的地对自己的文章做一个修剪,总想不间断地运用修剪的方式,集自身的力量充实自己,用文字的力量来完善自己。喜欢写是源于最早的喜欢听,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总是能看得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无论走到那都会带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收音机,在我眼里,它小小的身体装着大千世界,带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装着我太多的童年的幻想。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听充满玄机和说书人感情色彩的评书……许多时候依然为故事里的人或喜或悲。长大了,倘徉于书海,我尽情的享受着快乐和充实,当我的思绪变成铅字的时候,记忆中的墨香久久的拂动着那份永远的字缘。
我最初写文章的时候,是源于一种喜欢,喜欢女性的文笔,尤其是一些散文类的随笔,一篇一篇的写,有一天突然发现草稿箱竟积了很多完成和未完成的稿子,然后在文学网注册,战战兢兢的拿去发表。一直以来这样的日子过的很惬意,也很充实。
很想写好文章,尤其是散文。小时候我的作文成绩不错,老师不止一次的在课堂上当做范文朗读,我的主要诀窍是写的好玩,生活中的点滴,我都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有一次老师出了作文题“考试之后”我就写考完试老师是怎么对待考不好成绩的学生的,老师夸奖了我。现在想来,老师是恨铁不成钢才那样做的。
现在想来我写的大多是一些散文,至于好与不好,都归于“平淡”,我所说的“平淡”不是指一些大散文家要求的那种散文的极境。当然我不是没有什么的新鲜的见解,但是却表达不出苏东坡的“寄至味于淡泊”的意境。今天的散文我喜欢三毛的游记,好似随着她与荷西的情感一直在撒哈拉大沙漠徜徉。读起来相当舒服。她的文字追求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无论是景还是情。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散文境界谈何容易,不止要在文字上下功夫,还要有文字外的功夫,还要有炼句的平淡。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散文不好写,好的散文就是如实的记录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也许很平凡,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写的时候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要流传千古,他知道自己的文字是易朽的,也许点击率也不高,也许很快就被人遗忘。不过不在乎,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是单纯的,最高的境界是平淡。
当然,说到文章,最难弄的是卖弄,包括我自己,现在看以前的字,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矫饰,还有一颗多愁善感,顾影自怜的心肠。现在读有的作品,仿佛活脱看到作者那么的善感和忧郁,自己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所感动,于是在文章中愈发的忧伤,仿佛感觉到了读者的心底那颗柔软的弦被拨动,的确,文章需要这样的读者,而作者需要这样的点击。唯美,伤感的文章最能打动人们温柔的心。
但是,散文就是散文,美文比散文好写,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有了并且品尝到了人生的某些滋味和感触,所有的这些都要付诸于笔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变化,他只想记录下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灿烂。散文无论叙事、议论、抒情或游记、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要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悟,讲究的是味,试想,再好的厨子,上好的主料,辅料,但是没有调料,做不出个味道……我相信好厨师一定能做好盒饭,但是只能做盒饭的做不出烤鸭,把文章写得好需要的是真功夫,文章的道理蕴含其中,写不出味只能是日记,不能叫散文。
迷恋上了网络写字之后,每当敲击键盘,所有的疲劳困顿都化作虚无,在这个用电缆和思维哦够著的网络世界,在手指和心灵的凝眸间,写与读便高山流水,阳春三月了。在线从一个有纸到无纸的时代,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这是无需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