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品读《受戒》

品读《受戒》

2013-10-23 18:51 作者:丫头 阅读量:60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春天里,在紫云英花开的季节,我会在鸡窝旁远远苦苦守候着,等待着小鸡破壳而出的那份喜悦,那一群黄茸茸伶俐娇弱的小鸡一直带着春天的气息在记忆深处窜窜跳跳。

有一种风景,看一眼,或许就会难以前行;

有一类人,遇一个,或许就会恋恋不忘;

有一种食物,品一次,或许就会深深眷恋;

有一首曲子,听一次,或许便想浮沉几世…

那是视觉上的享受,春风拂面;那是情感上的共鸣,契合相通;那是心灵上的碰撞,高山流水…

就如一篇佳文,读一次,如清泉滋润心田,再读,依然感觉清冽……读来读去还觉得韵味悠长。

《受戒》便是如此---暖暖的愉悦,带领我们进入了一处优美迷人又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世外桃园。

《受戒》中那浓浓的富有人情味的世外桃源中,小英子和明海那纯真纯又明净的爱情,让人如沐春风…

初次拜读《受戒》是在偶然的一天,在图书馆那摆放整齐的书籍中,我在找寻我痴迷了很多年的作家三毛的作品。就在那书架的最上一格的下面便整齐摆放着《汪曾祺文集》,那被无数人翻阅过的痕迹,使这些书籍看上去颇有些历史韵味。于是在那个下午我忘记了时间,忘却了周遭,忘记了我原本想要阅读的书……

他用那朴素的语言笔墨。绘制了那么多迷人的“风俗画”,使人移不开眼,也不愿再移开眼。

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也有荡气回肠的爱情,但仅那份朴实,那份强烈的乡土特色就掳获了我的思想。使我留恋其中而不知冷暖饥渴!

我不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是一个见解独特的文论家,也还来不及博览群书。知识和见解上的浅薄不能够很好的把握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但是通篇读完《受戒》后,那么诗意的超然世界让人久难忘怀….…

初读《受戒》,题目就让我略感好奇。受戒,很严肃的感觉。作者用庄严肃穆的题名会向我们叙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建构的又是是如何的一个五彩世界呢?只看题目,我想任何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人,也料想不到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如此一个远离物欲与浮躁如此一个清澈又明窗净几的故事。

文章开篇的几段话,读来就让我好奇一个戒律清规甚多的和尚,他那平淡无常的粗茶淡饭的人生。会谱写出什么样精彩的别样篇章?又会有什么魅力,值得作者费心费力的为他著书?

其实我错了,在这尼姑庵生活着的和尚,他们是那么真性情的人,那么本真又纯粹的人,真真切切活于当下的人…

这里没有佛门和人性的对立,没有那么多束缚人性的清规呢,想来连庙名都如此淡然又不执着于偏见,我们不得不会然一笑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这都得益于作者用儿童一样天真又简单的细腻心思,沉静又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纯粹朴素的远离世俗的一小方天,这块天地里善良美好的人们生活勤勤恳恳垦,日子过得踏踏实实。他们没有世俗的功利性,没有太激烈的矛盾。你想你接受的观念中和尚可以娶妻生子吗?可以喝酒吃肉吗?可以买卖小赌吗?一切不合常常规的存在在这方天地里被人们合理的接受着,纯朴的人们没有用任何有色眼光看待,没有任何的谴责和憎恶。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不得不说这是一群可爱的人们,他们纯净的如初生的婴儿般没有受外在世界任何条框的束缚、制约,在他们眼中,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之本性…荸荠庵里的和尚“吃肉不瞒人”他们会神情庄重的给往生的猪念一道“往生咒”这里我们不会感到他们是在造作,不会显得突兀,仿佛多了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和敬仰。

还有明海和小英子那纯美纯真的爱情,在这充满自由空气中的天地里没有门阀制度下的阶级差别,没有房车的苦恼,一切都发乎人内心的真性情,涓涓细流里绵延着暖暖的爱情…

不得不感叹或者只有天真的思想和情感的人,才能写出这般入世的隐逸中无邪的爱情之美。

汪曾祺自己也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的确如此,读过《受戒》的人无不爱上那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的世外桃园。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是那样的自由自在,爱情单纯美好又朴质。这里唱出了爱情的自由赞歌,这里谱写了超然洒脱的颂曲--独特而富有诗情画意。

汪曾祺笔下的世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堆砌,生活化的语言,简洁平常的表达,却富于饱满的情感寄托。我不得不说他是一位生活大师,一位让我敬佩和爱慕的生活大师。

如果要问为何衷爱大师的作品,还有一个很狭隘鄙陋的理由,他笔下的世界里有我童年里太多的回忆:

冬季里积雪融化时,暖暖的阳光洒落在屋檐,水晶般璀粲的长冰柱,化作一滴滴相思泪拥抱大地时,妈妈做在向阳的屋赡下纳鞋底,做鞋帮的认真慈祥,每每想想都感动于心。

在晚稻收割的秋天里,荸荠成熟的季节,我也会带着篮子兴兴然的脱了鞋袜赤了脚在泥巴里踩拾荸荠,尽管那时天气微凉了。

午后的夏天傍晚牵牛“打汪”时,无论我如何使出吃奶的力气拉拽着它,惧怕蚊子的水牛就是固执地在泥水里左右打滚,不愿起身,于是我每次都带着土黄色的巴蕉扇在土坝边边赶蚊子边等待着它。

春天里,在紫云英花开的季节,我会在鸡窝旁远远苦苦守候着,等待着小鸡破壳而出的那份喜悦,那一群黄茸茸伶俐娇弱的小鸡一直带着春天的气息在记忆深处窜窜跳跳。

还有追着货郎担打转的小孩…

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总是能找到那尘封于记忆里的久远的历史痕迹,读来备感亲切、自然、淡朴…

如果说我痴迷作家三毛,是她的真善美。那么让我留恋于心的汪曾祺的作品,是因为“不尚辞藻,少事雕琢”的生活化语言中,所流露的素朴气息…

.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却要说相识何必曾相逢。

虽然我的“相识”只因单方面的赏识我心极爱的一位大师--汪曾祺,用“相识”充其量大概只能说是芸芸众生中,平凡又普通的我,对大师的一种固执的偏爱,恨不相逢在同世。

但有何必如此执着在此呢?

在偶尔,清晨的鸟语花香中,手捧一卷大师的文集,享受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洗礼。

在午后的阳光沐浴中,手捧一卷大师的文集,品一杯清茶。

在偶尔,夜晚的静谧的夜空下,手捧一卷大师的文集,听窗外蛙鸣奏曲。

那---

便是一种享受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品读《受戒》》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