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的高空走绳(外一篇)
导读那些文人和骚客们,对敦煌的赞誉和感叹,是一闪即逝的流星,而深层的揭示与把握,是我们走向敦煌必须的通行证。
惊险的高空走绳
在维吾尔人聚居的地区,经常出现民间艺人表演险象环生的达瓦孜。维吾尔语的达瓦孜,翻译过来就是高空走绳。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自诞生之日起,两千年来久盛不衰,而且成为当地人们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活动。在新疆各级体育竞技场上,常见维吾尔民间艺人精彩的达瓦孜表演,令在场的观众一片惊呼,称奇不已。
相传古时维吾尔人居住的一个地方,常出现一个残害百姓的怪物,这妖魔在空中飞来飞去,呼风唤雨,黎民百姓叫苦不迭,却拿它毫无办法。正在百姓遭殃、无可奈何之际,有一位英武的少年,见义勇为,他在平地竖起一根三十米高的木杆,用一根长约六十米的绳索从木杆顶端连接地面,然后踩绳而上,与妖魔搏斗,并终于将它杀死,为百姓解除了祸害。自此,高空走绳就流传并发展起来,继而成为维吾尔人特有的艺技和娱乐活动。
现在高空走绳兼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色。走绳者身着民族服装,骑着经过仔细打扮的高头大马,宛如古代出征的勇士。他彬彬有礼的绕场一周,向热情的观众拱手致意,然后在羌笛、羯鼓声中开始走绳,他在空中做侧身走绳、蒙眼走绳、倒立走绳、踩碟走绳、飞身跳绳等惊险无比的高难动作。当他走到最高处,豁然独立于木架之上,宛如雄鹰展翅状,令在场的观众目不斜视,屏住呼吸。走绳者脱去外套,随意披在身上,以不慎失控的惊险动作,从高高的木架顶上突然倒栽……正在观众惊心动魄、目不敢视的瞬间,再抬头望去,并不见走绳者从高空落下,只见外套飘然落地,而走绳者依旧悠然自得的在木架顶上继续表演。原来这是走绳者表演的绝招,故意让在场的观众虚惊一场,替走绳者捏了一把冷汗!此番绝招,若不经数年潜心苦练,是不可能在颤动的绳索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的,稍有差池,轻者伤筋动骨,重者恐怕摔成瘫痪。正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言不虚。
这项盛行于维吾尔同胞居住地区的活动,经历代达瓦孜表演艺术家的勤学苦练,不断炉火纯青,精彩纷呈,而且还走向内地和国际杂技舞台。身怀绝技的表演高手,如阿西木、买买提、玉素甫等,早已成为当地维吾尔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通过高空走绳,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的机智勇敢和无穷的智慧。
解读敦煌
千年的古风静静地泊在荒沙深处,站立在鸣沙山之巅,站立在历史与现实的断裂带,望着莫高窟壁画绚丽的风采,望着月牙泉的清亮与冷澈,我感到历史的风烟正在穿胸而过。无尽的痛苦与焦灼,徘徊在远古的丝路上,商旅们疲倦的身影和高僧们手中的木鱼之声,再一次跃进我朦胧的泪光。
谁也无法知晓,这座辉煌的艺术宫殿,在风沙叠涌的岁月里,留下了多少触目惊心的伤痕?西洋人的贪婪和疯狂的洗劫,是寒冬里犹如利器的雪片,擦伤了飞天女满月如轮的脸庞,那似乎飘飘欲仙的衣裙,依旧滞留着肆虐者的无知与狠毒。
穿过历史厚重的墙壁,大师们飘逸的身影清晰如昨。那些与敦煌有关的手迹,是在千年之后,摇醉了一树皎洁的月光,抚摩它,灵魂的颤栗像漠野里凋零的枯叶。赞美诗诞生之际,是痛楚的泪水无际的喧哗,祖宗们遗留下来的风骨和艺术,让我们汗颜不已。而我们毕竟守住了那受伤的千疮百孔的宫殿,在飞天女明净的目光中,羞愧地低下了我们高傲的头颅。
不管怎样,依旧在继续的历史并没有苍老,飞天女秀丽的红腮永远长不出胡子。作为人类的艺术与宗教宝库,敦煌的昨天仍然熠熠生辉,风沙剥蚀娇装饰和懦弱,在生命与灵魂抵达荒野的时刻,上帝的眼睛仁慈而深邃。关于自然和人类的童话,在这遥远的洪荒大野,再一次展现出无限的魅力。那些文人和骚客们,对敦煌的赞誉和感叹,是一闪即逝的流星,而深层的揭示与把握,是我们走向敦煌必须的通行证。
在现代艺术不断进取的今天,敦煌永远值得我们深情地回望。那些浩瀚的恢弘的历史画卷,是许多世纪后最珍贵的收藏。走进历史的洞窟同过去的岁月对话,使一双双凝视的沉思的眼睛,找到了艺术与生命的支点。古丝道上芬芳的花雨,醉倒了多少观光客仰慕的身影?而手执宝剑的勇士,依旧在荒野深处流浪,平凡而辉煌的艺术,在这荒凉的布景中愈发伟大。当代人某些言中了的诺言,在一泓清澈的水中渐渐瘦去,剩下的只有敦煌,只有飞天女子那双含冤含情的泪眼。
是我们发现了敦煌,还是敦煌发现了我们?扼腕沉思之际,古道上一串串悠扬而凄凉的驼铃声,伴随着一颗昏黄的大漠落日,滴进我们泪眼模糊的视野。敦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千年之后,敦煌的风骨依旧。8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