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发生的历史悲剧
导读无独有偶,据12月14日央视报道:美国有个神经不正常的男子在马路上玩水枪,这是一只仿真手枪。有一个不知情的人向巡逻警察报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惊恐万状的两个警察以为是恐怖分子.....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路过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押解去见陈宫,曹操陈述刺杀董卓缘由,陈宫为其忠心所感动,弃官与曹操同行。行至成皋,夜宿吕伯奢家。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去西村沽酒。曹操忽闻庄后有霍霍之磨刀声,与陈宫潜入草堂窃听,当听到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顿起疑心,以为是要杀他们二人,便先下手,杀了吕家男女8口。极致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要杀。陈宫想:“孟德疑心太多,误杀好人矣。”二人急出庄上马而行。路遇吕伯奢沽酒回来,曹操又把他杀了。陈宫大惊说:“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曹操说:“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罢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看出曹操是个狠心之徒,便乘曹操熟睡之机,弃他而去。
这是一桩著名的历史冤案,对于这桩冤案,史家历来说法不一,现代专家、学者,引经据典,争论不休,至今没有结论。
笔者以为,单就曹操杀害吕伯奢家人,实属误杀,皆因曹操多疑、莽撞所致:当他听到磨刀声后潜入草堂窃听,闻言:“缚而杀之,何如?”疑心杀“我”,情有可原;倘若进一步想想,吕伯奢是我父亲之结义兄弟,为何杀我?稍微加以调查,便会真相大白,就会避免了这桩冤假错案。而曹操一错再错,实在不可原谅。
有人说,历史不会重演,实则不然。公元二世纪末年的悲剧在二十一世纪初年又上演了。
据媒体报道,有一个年轻人,到城里打工,他投奔到一个大学教授的亲戚门下。他不过初中毕业,在城里找分工作实属不易,东奔西跑忙活了一个多月,钱没挣到多少,却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穷途末路的他便从亲戚家里偷了5000块钱寄回家去。他忐忑不安地从邮局回来,扒着门缝看到亲戚正在打电话,隐隐约约听见说到钱的事,还说出他的名字,以及不要声张云云。他马上想到说的是他偷钱之事,心里非常着急,揣测偷钱之事已经败露,他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想到“先下手为强”,便冲了进去把亲戚杀害了。
事发后这个年青年被逮捕归案,事情的真相却出乎他的意料。原来那个亲戚并不知道他偷钱的事,当时他打电话是给另外一个亲戚,因为他听说年轻人的父亲病重住院,正和对方合计给他家里寄点钱去。年轻人后悔莫及,但为时晚矣!
无独有偶,据12月14日央视报道:美国有个神经不正常的男子在马路上玩水枪,这是一只仿真手枪。有一个不知情的人向巡逻警察报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惊恐万状的两个警察以为是恐怖分子,看见他手中握着“手枪”正准备向他射击,立即将他击毙。事发后男子的家属将这两名警察告上法庭,此案正在审理之中。
从以上几个案例说明,在真相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只要你有“眼见为实”的思想且做过调查研究之后再做出决断,这样的悲剧绝不会发生!而这样的悲剧之所以一再发生,是因为在真相没弄清楚之前,强者一方多疑、鲁莽,不愿作调查研究,却相信“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的俗理,结果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