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人名
人名是一个人的名字,以区别他人;
名人是出名的人,也就是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多。
人与人不同,
有的人想出名,家喻户晓,流芳千古;
有的人怕出名,怕和肥猪那样壮。
有的人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记住了他(她)的名,于是成了名人;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碑上想不朽,可是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为了给孩子取个好名,父母绞尽脑汁:
有的图省事,叫张三李四;
有的图好养,就叫阿猫阿狗;
有的想发财,叫金银财宝;
有的赶时髦,争先恐后叫解放、国庆、学军、开放。
13亿人里有13亿个名,
不想重名难上难,
重名之苦,困扰百姓。
可是人与人不同,
有的人却愿意重名,
见到个好名争相用,同名之人数不清;
有的人想出名,却爱和现代名人同名:
李鹏可谓家喻户晓,贺龙也是赫赫有名,
一位80后的青年叫李鹏,
一位90后的学生叫贺龙,
不知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在伟人的光环照耀下,
他的“小名”何时才能扬名天下?
想出名本是好事,
出名的人不是因为名字而是事业,
只要做出突出贡献,人们就会记住他(她)的名。
忽听上海有个“周立波”,
我以为大作家周立波复活。
人们知道周立波,
是因为《暴风骤雨》、《铜墙铁壁》、《山乡巨变》……
是因为《暴风骤雨》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是因为周立波把2万元奖金全部买了1万本《普通一兵》(马特洛托夫的故事),
运到朝鲜前线送给最可爱的人。
后来才知道,
上海这个人之所以叫“周立波”,
是因为他父亲想让儿子成为“名人”,
愿望是好的,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
又有多少人知道上海的这个“周立波”?
今日“周立波”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
不是因为与名人“周立波”同名,
而是因为“海派清口”,
为了避免“混淆视听”,
现在的周立波是“海派清口周立波”或上海周立波,
据说现在的周立波不愿意人家叫他“周立波”,
他说像提审犯人那样,
他喜欢人家叫他“立波”或“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