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养鸟热
导读后来,我离开家乡到外地学习,由于受到“玩物丧志”说的影响,再没养过鸟。现在,我经常看到退休老人们,闲着没事喜欢养鸟。
一
1945年日寇投降后,微山湖地区的人民欢庆胜利。在抗日联合政府的领导下,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新四军和抗日联合政府的工作人员奉命向黄河北转移,我们这里成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管辖区,简称蒋管区,微山湖人民又陷入深深的苦难之中。在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湖西百姓唯一的希望就是新四军尽快打过来,赶走国民党兵,重新过上太平的日子。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虽然凄苦,但是他们热爱生活,富有乐观主义精神,为了打发这些苦难的岁月,微山湖西的百姓,苦中求乐,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养鸟热。那时我才10岁,也不由自主地卷入这股潮流中。
二
1947年,湖西一带百姓最喜欢养鹌鹑。这种鸟,头小尾巴短,羽毛赤褐色,雌鹌鹑善叫,雄鹌鹑善斗。一般雌鹌鹑在笼中养,雄鹌鹑装在特制的鹌鹑口袋(底为圆形木盒,上面是有束口的布袋)里饲养。平时将鹌鹑口袋别在腰间,闲暇时用手“把鹌鹑”——将鹌鹑拿在手里,鹌鹑昂着头,伸着腿,显得十分神气。
观赏鹌鹑咬(斗)架是使人们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情。清晨,鹌鹑爱好者聚集在一间草房里,桌上放着一个大长簸篮,周围站满了人。先在簸篮两头放点小米,把两只雄鹌鹑分放在两头,待它们吃完米,两只雄鹌鹑迅速奔到一起开始咬架:只见两只鹌鹑脚蹬嘴咬,互不相让,你一嘴,我一嘴,斗得不可开交;凶猛者一口一撮毛,甚至连皮带肉揪下来。若是弱鹌鹑遇到强鹌鹑,几个回合,弱鹌鹑就会败下阵来;而两强搏斗,则互相撕咬,10几个、几10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鹌鹑的主人必须赶紧把它们分开,不再让它们斗下去。因为两强相斗,时间过久必有一败,而败者甘愿服输,从此再也不和别的鹌鹑相斗,俗称“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说的就是这回事。
捉鹌鹑也是人们的一件乐事。每逢秋季,地里的庄稼快要收完,只剩下零星的花生、红薯未刨。此时天高气爽,气候转寒,北方的鹌鹑向南方迁移过冬,路经微山湖西部,正是捕捉鹌鹑的大好季节。人们事先在一片空白地上插上芦苇,夜间捉鹌鹑的人卧在这片芦苇附近,模仿雌鹌鹑的叫声,吹口哨:“嘟嘟、嘟嘟、喀喀嚓!嘟嘟、嘟嘟、喀喀嚓!”这种“叫”声此起彼伏,鹌鹑听到后,就会落到芦苇附近的田地里。第二天清晨,天刚?明,人们就起来轰鹌鹑。大家手拿树枝,不住地拍打土地,口里不停地喊“啾啾,啾啾,啾啾!”鹌鹑听到响声,就从地里飞起来。它飞不了多远就落在附近花生或红薯地里。人们看准它的落处,像撒网捉鱼似的用网将鹌鹑套住。捉住的鹌鹑,雄鹌鹑多是雏仔,须在笼中饲养数月,待换毛后变成鹌鹑,名贵的鹌鹑喉部有洁白色羽毛,叫“白堂”。再将它放入鹌鹑口袋饲养,待训熟后,方可参加“咬架”比赛。
三
人们饲养鹌鹑,意在“咬架”取乐。我父亲爱养观赏鸟,常常饲养名贵的画眉、红靛颏、蓝靛颏、金丝雀等。尤其红靛颏,羽毛美丽,喉部鲜红,叫声悦耳,令人赏心悦目。我小时候爱养麻雀。先从屋檐下掏出没长毛的雏雀精心饲养,待羽毛丰满能自由飞翔之时,将它染成红色或绿色,用手一抖将它放飞,它就落在附近的房?、篱笆或树杈上。只要我用嘴“咪、咪——”的一声唤,它就迅速飞来,落在我的头上、肩上。我边走边唤,它就飞着跟随我转,非常好玩。我爷爷告诉我,端午节掏出的小家雀,用火香将它的舌尖烧去一点点,麻雀长大后,叫声像诗一样优美动听。
四
解放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和农业社,大家忙于生产劳动,养鸟热渐渐降温,不久,养鸟的现象几乎绝迹。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外地学习,由于受到“玩物丧志”说的影响,再没养过鸟。现在,我经常看到退休老人们,闲着没事喜欢养鸟。每天早晨,有的老人手提着一个用蓝布罩着的鸟笼,大步流星地走着遛鸟;有的把鸟笼挂在门前或树上,听鸟儿唱歌。大概时过境迁吧,小时候喜爱养鸟的我,现在却对养鸟没了兴趣,反而看着他人养鸟不舒服,觉得鸟儿可怜,想替鸟儿抱不平。一只小鸟,在野外有鹰、有猫,有各种天敌,且寻食不易;在笼中有吃,有喝,又安全,可是鸟儿却因此失去了最珍贵的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应该将饲养的鸟儿放归大自然,还鸟以自由。这样,人与自然和谐,人与鸟儿和谐,让这个美丽的世界,处处出现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