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水泥路上“种菜”凸显耕地红线的严峻
•时评报道:近年来,在全国土地执法检查中,卫星遥感图片监控犹如“天眼”,使违法违规用地难以藏身。然而最近,湖北襄阳市双沟工业园却别出心裁,在建好的水泥路上“填土种菜”,在“天眼”底下玩了一回“隐身”。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农民最近遇上一件怪事:双沟工业园新修的几条公路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被当地领导派人填上土,铺上薄膜,撒下种子用来种菜。一个月后,镇里又组织人员、机械,将表层填土刨开、搬走,公路又现身了。一时间,社会上对此事议论纷纷(人民网7月21日)。面对18亿亩耕地“红线”,一些地方政府花样百出,凸显出当前我国耕地“红线”保卫战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原来,襄阳市是2010年全国违法用地较为严重地区,是政府主要负责人被国土部约谈的全国5个市(州)之一。在去年10月启动的全国土地卫星遥感图片执法大检查中,由于双沟工业园违规用地建设被卫星“天眼”发现,责成襄阳市政府复耕。今年上半年,国土部开展土地检查“春雷行动”,重点拆除复耕违法和违规用地。为此,襄阳市也开展了为期100天的“春雷行动”,双沟工业园便是自查整治对象之一。复耕已是不可能了,因为道路提前都建好了,如果不复耕,将要面临国土部的严肃处理,怎么办呢?他们只好瞒天过海,就在公路上面铺了层土,盖上薄膜,利用等待审批的这段时间种一季蔬菜。上面三令五申的政策,被下面阳奉阴违的对策无形消解。买土撒种“复耕”,水泥路上一夜之间立刻出现绿油油的菜地。一个月后,镇里又组织人员将表层填土刨开、搬走,公路又恢复了原貌。当地政府玩的这个“开心农场”虽然来去匆匆时间不长,却让“土地复耕”奇迹般地现身遥感卫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如果不是当地老百姓举报,媒体跟进采访,“公路种菜”还真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觉。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应付检查,本是一些人惯用的伎俩,不过双沟工业园“种菜”让人觉得滑稽的是:他们要应付的不只是上级“特派员”,还有人造卫星的“天眼”。因为天上的卫星铁面无私不讲交情,没法公关,而它拍下的照片却会成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只能利用人造机械的智能短板来蒙混。这种雕虫小技无疑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纵然逃脱卫星追踪,也逃不过老百姓的“法眼”。“公路种菜”是涉事城市短视、功利主义的通病,但那些督导组难道平时就从不读书看报?暗访记者或街边小孩都一清二楚的问题,上级部门真的从未耳闻吗?
不是上级从未耳闻,而是充耳不闻。没有上级政府的默许,他襄州区政府敢在公路上种菜吗?一个地方从上到下其实都是一个利益整体,都有着某种程度的默契。国土部想要守住土地红线,恐怕只有撕破脸皮,老虎苍蝇一齐打才行。只有一查到底,才能够有效震慑后来者。如果还是“罚酒三杯”,国土部的威信将不复存在。一些地方仍敢挑战“天眼”、屡破政策“红线”?就在于我们的土地问责很不到位,长期是雷声大,雨点小。问责起来往往是“专打苍蝇不打老虎”,根本就没有威慑力,达不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前几天处分了73名官员,都是些三、四线城市的副职,连一位“一把手”都没有,只是清一色地受到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和挠痒痒差不多,这样根本不起作用。没有一人被摘乌纱帽,处罚上存在明显的避重就轻。
据村民介绍,这些水泥路是去年5月开始修建的,双沟工业园为修路铲掉了即将成熟的小麦。襄州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苗丰承认:“目前工业园公路建设属于违规用地,有关用地手续从2010年底就开始申报,目前尚在省政府审批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批下来”。这也就是说,土地占用是先斩后奏,形式上是下级绑架上级,箭已在弦不批也得批,已经物已成舟了。当然,没有上级给下级壮胆兜底,他能有这个底气,敢在水泥路上“创新”使用障眼法吗?地方政府之所以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屡屡敢碰耕地“高压线”,不难看到“GDP”指挥棒下无法抵挡的用地冲动。
很明显,这是政绩观念在作祟——一种病态的政绩观。片面的政绩观,导致了贪多贪大求快、重宏观轻微观、要速度丢效果等错误行为。违背公民意愿的“杀鸡取卵”现象、“大跃进”式大拆大建、“先污染后治理”、建形象工程、盲目追求GDP等,市民没有选择权,官员行为对公众福祉造成了严重的侵犯和伤害。地方政府追求发展经济,干部官员追求政绩,却又缺乏科学发展创新思路,主要还是依靠吃“土地饭”,“以地为饵”招商引资,盲目无序扩张,用地粗放浪费,以至于一些地方干部丧失了基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不惜采取种种手段打“擦边球”,这也是我们看见在耕地“红线”上,经常出现一些闹剧的表演。
网民见过了蒙蔽上级而用绿漆刷坟、绿漆刷山,也见过了欺骗检查组的栽植无根树,面对水泥路上种菜的奇异景观,想必大家也就不会再大惊小怪了。只能打心眼儿里佩服,如今官员确实有才。绿漆刷山,栽无根树,水泥路上种菜,这些荒诞的举动,将少数政绩狂人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了自己或者小团体的名利,他们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甚至连“约谈”也全然不放在眼里,已经发展到了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疯狂地步。去年有媒体报道过,在陕西省华县境内的山体被乱采乱挖,当地为掩饰,用蓝色围栏遮挡采石场,还将山体裸露的石壁用油漆粉刷成绿色,陕西华县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此举是“国内最先进的办法”。这次把违规建设的水泥公路用黄土掩盖起来种上菜,以此来“保养”公路,这恐怕是全球首创,要算是世界“先进经验”了。不彻底洗净这些基层官员头脑中的急功近利的污垢,任其欺上瞒下,比“公路种菜”更荒唐的行为也未必不会再出现。
用油漆把荒山刷绿,或者把坟墓涂绿,虽然让人气恼与厌恶,也不过是“面子情结”驱使之下的单纯掩丑。而襄阳水泥路上“填土种菜”,背后却是严重政绩冲动,以及政绩冲动所导致的未批先建、盲目上马、非法侵占土地、侵蚀农民利益、弄虚作假、资源浪费等极其恶劣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执政方式,是当地领导甚至当地政府部门群体性“胡来”的最好证明。据说买土填公路用了60多万元,一个月后,7月13日晚上8点多,这里突然又来了两车人和铲车等机械,连夜把公路上的土搬走,一直干完才收工。把这土又掀到别处去,这不是瞎折腾吗,谁来埋单,最后还不是帐单落在老百姓头上,至今,当地老百姓一年多了,还只得到一次青苗补偿费,有苦没地方诉说。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国计民生立足的保证。任何一项占地开发,只要形成事实,要恢复种植功能,都将是异常困难。但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总是被一些地方的局部利益所侵占,特别是在土地方面,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占用耕地搞开发,然而,在利益驱使之下,特别是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面前,一些地方政府未批先建,让生米煮成熟饭,以至于乱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开展土地检查,延伸监管触角,激励知情者举报,对举报实行重奖;监管要到现场,做到常态化、动态化,防范复耕造假。对卫星图版信息,不搞“一拍定终身”,不定期地重拍;发现造假及时追责到人。
今年上半年国土部开始的“春雷行动”,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27.8万亩,其中耕地9.4万亩,同比分别上升8%、14.8%、0.3%。698名责任人被追责,违法用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曾指出,目前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依赖扩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土地出让获取收益,地方政府主要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这样客观上促使了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牺牲了子孙后代的利益。是呀,原本“守土有责”的地方政府,主导、支持、默许非法用地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一条依附在土地之上的利益链条。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对GDP的过度“崇拜”,势必激活链条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必须对土地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毋庸置疑,无视国家整体利益和国民长远福祉,肆无忌惮地违反土地法规是不可饶恕的,必须依法严惩。正因为监管部门长期以来畏首畏尾而导致的“心太软”,一些官员违起法来才会有恃无恐,得寸进尺。此次到底会是春雷过后大雨倾盆,还是轰隆几声打几个炸雷就万里晴空,着实让人捏一把汗,网民很不放心。如果国土部面对“公路种菜”这样的事情,还拿不出具体惩处整治方案来,恐怕再多的“天眼”,再高的科技手段也会沦为摆设。发现问题只是处罚、处分,很难杜绝乱占耕地获取眼前利益的欲望。而已经形成事实的占用,既下不了“复耕”的狠心,事实上也根本恢复不了“复耕”的面貌。那土地的供需矛盾只会加剧,违法违规反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用什么来捍卫这道“红线”?说到底还是靠制度的制约,靠法律的亮剑,对乱占耕地的行为,应该切实上升到依法严惩的高度。否则,只靠难触痛痒的行政党纪处分,根本无敌于巨大利益的诱惑。
面对严峻的土地管理形势,国土资源部称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土地违法检查。可以说,严防死守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为子孙后代留住赖以生存的“饭碗”,既是依法施政、严管土地的需要,也是民心所向。要想从根本上禁绝“公路种菜”的闹剧,必须从制度上入手,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走出唯GDP的“发展陷阱”中。面对水泥路上种菜的尴尬问题,希望能引起湖北省委、省纪委的高度重视,切不可对问题一再包庇纵容,只有真正让那些问题官员相继落马,才能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才能避免“水泥路上种菜”这样的丑事再度发生。
(2011-07-22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