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为什么那样沧桑?
导读艺术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才有艺术感染力。一曲《春天里》,听罢泪沾襟。许多人说:无论是过得比他们好,还是比他们差,还是和他们一样生活在窘境中的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当代民工群体用自己的歌喉唱出了他们被压抑、被扭曲的灵魂,这自然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底层群体所爆发出来的情感。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旭日阳刚翻唱的歌曲《春天里》,以其极强的感染力,迅速红遍网络,质朴有力的歌声唱哭了很多穷苦人。他们用吉他弹奏出了、用歌喉唱出了身居社会底层、但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生命力,非常令人感动。这首歌之所以在极短时间里一下子走红,是因为它有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感受、来自于当今社会民工群体在梦想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渴求、来自于再压抑与痛苦中的爆发与发泄!
一曲《春天里》,为何能让万千民众感动得流泪?这其实并不偶然,因为这种来自最底层的呐喊,真实而有感染力,真诚而有爆发力,他们唱出了当代民工群体心底的共鸣!
“愤怒出诗人”,同样,“时势造英雄”!没有经历过苦难磨练的人,是唱不出那种沧桑的。
从旭日阳刚的艰辛人生便不难看出,他们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打工族”,同时也是处于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边缘人”。刘刚是一名流落街头的流浪歌手,而王旭从河南商丘到北京打工,曾是一名锅炉工。在他们的生活里,两个人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尽管“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但无论是弹奏还是演唱都是那般全身心投入,唱到高潮处,王旭闭上双眼,仰头高歌,脖子上的青筋毕现,手中的烟始终紧夹,而桌上是林立着空啤酒瓶。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他们一蹶不振、颓废街头,他们“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在清晨、在夜晚、在风中”“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却依然“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依然迎着早晨的太阳、光着膀子、昂着头颅,依然不屈不饶地苦苦地挣扎!他们与常人一样追求着美好的生活,就像小草渴望春天一样,因此,“春天”就是他们的力量与信心!
在诸多世界文学名著里,这首歌不能不使人想到小仲马的“茶花女”、夏衍的“包身工”、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众多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痛苦、他们迷惘、他们悲沧、他们一样需要用一种形式来爆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旭日阳刚”在沉默中爆发了。这首歌的歌词虽然还不尽完美,但韵律流畅、朗朗上口。那种不甘沉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渴望春天的主题一咏三叹、波澜起伏、激情澎湃,表达的淋漓尽致。从歌词到演唱,都无需做作、无需粉饰。在令人沧然泪下的现实面前,民工们的生活环境虽然简陋、贫瘠,但他们怀揣梦想,那种化卑微为尊严的挣扎,透过吟唱一下又一下地扣动着人们的心弦。歌词与旋律简单朴素却又直逼人心,用真实细致的语言勾勒出了底层生活的迷惘和沧桑。而听者本身怀有朴素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会如此被歌曲打动。
艺术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才有艺术感染力。一曲《春天里》,听罢泪沾襟。许多人说:无论是过得比他们好,还是比他们差,还是和他们一样生活在窘境中的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依然坚强乐观。这就是《春天里》传达给人们的独到之处。
泰戈尔有句名诗“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都在调理弦索”。也许,旭日阳刚当初唱这首歌,并没想到要走红和出名,他们只是在艰难的环境里终于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歌。这与那些唱着无病呻吟、娇柔做作的靡靡之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自然要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