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柳永的柳

柳永的柳

2013-10-22 20:47 作者:江北小戈 阅读量:24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的,红尘人世,勿论生死,只离别两字已教人黯然伤神。而人生苦短,有情人却要离散,从此天各一涯。杨柳岸边,风前月下,和着相思的红泪,也只能独饮牵挂的苦酒了。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时人对于柳词的喜爱,更是人们对于柳永词中那种缠绵悱恻、凄切而又执着的情感的赞赏与认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把坊间的男女情爱写得如此的热烈率真,又把人间的别离之苦写得如此的才情洋溢而又感人至深。

古人送别,多折柳枝与将行之人,是谐留之意而寄托相思,这也与柳条细细,牵牵绊伴于行人之侧有莫大关联。古人有“长安陌上无情树,唯有杨柳管别离”的诗句。而同时,柳更成了文人墨客送别作品中的最爱,屡屡催人泪下,让人年年肝肠寸断于长亭短亭之外。“杨柳东风树,青春夹御河。近来攀枝苦,应为别离多”。由唐而始,折柳送别已蔚然成风,及至宋时,不但因此成就了“灞桥烟柳”的凄迷景色,也激发了更多文人对折柳的思考。

柳永的词中,有多处写柳。当然,最为有名的是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们每读此处,仿佛置身千年之遥的汴京城外,于骤雨初歇之际执佳人之手,泪眼婆娑之下无语凝噎于木兰舟畔。别离之后,月凄凄,柳依依,“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在另一词《少年游》中写道:”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其实,这也见证了柳永一生羁旅漂泊,每多离别的处境。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的,红尘人世,勿论生死,只离别两字已教人黯然伤神。而人生苦短,有情人却要离散,从此天各一涯。杨柳岸边,风前月下,和着相思的红泪,也只能独饮牵挂的苦酒了。“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分离的日子是愁苦的,而越是良辰好景越容易打动孤独的心灵。听落雁孤鸣,看寂寂青灯,这时的你,纵是风情万种,但眉为谁描,笑为谁颦。也许只能牵绾冷冷的长袖,伫立于高楼扶栏远望。别离的黯然神伤又在于无预期的漫漫等待,那一种念念难忘的牵挂或许更让你无以排遣,唯有青山望断,无语凝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试问这苍天厚土,奈何让人受此入骨的折磨。柳词的缠绵悱恻,几至于斯。

少年时浪迹于烟花巷陌,五十一岁终于及第。仕途的坎坷与生活的潦倒,叛逆反抗和狂放不羁的个性,让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依红偎翠”中寻找寄托,且“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正如诗经所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我们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总在孜孜以求,而一旦拥有,却又爱不释手。这种坚持和执着固然让人感动,但天才而痴情的柳永,把自己的一生都抛洒在了这种迷恋之中。以至于死时一贫如洗,靠歌妓捐钱安葬,甚而“半城缟素,一片哀声”。中国古代落寞的文人中,能够享此殊荣的,也许只有柳永了。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柳永的词,是在写自己,也是在写我们,在写这世间的男男女女。我们当然会指责柳永的放浪不羁,但这也许正是柳永想要的生活。一面是才子,一面又是浪子,幸与不幸,只在一念之间。也许,这一切已经不再是柳永的“浅斟低唱”,而是他难以释怀的苦苦挣扎。许多年后,我们再读柳永,也许依然可以看得到朦胧月色里的那弯柳树,看得到柳树下翘首远望的词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柳永的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