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暮鼓晨钟

暮鼓晨钟

2013-10-22 04:43 作者:潇扬雪 阅读量:2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西安钟楼鼓楼相隔半里晨夕相望,很多感人美丽的神话传说平添了这里神圣的气息,作者认为两楼晨夕相对遥相辉映,是一种恋人间的默契,坚定着海誓山盟的信仰,践行着天长地久的承诺。

地理上处于尴尬的中部地区,使得我既羡慕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柔美多情,又向往漠北荒原一骋无垠的豪放豁达。我常常会想象着一个人坐在行驶缓慢的火车窗前,摊开一本契合感觉的散文集,耳塞着那些最爱的旋律。最好是午后,向阳的前行,恰好可以迎着阳关丝丝缕缕洒下的轨迹,享受着那份阳光拂面微风颔首的惬意------尽管如此,大学还是选择了省内,不远不近的距离总是让我无法偿愿。

十六个小时的远行终于让我真实的体验到了在隧道中穿行时短暂的黑暗和无法预料长短时的豁然明朗。整个旅程虽然时间比较长,但几位风趣幽默的好友同行和那份好奇的心情不觉间缩短了长途时的疲倦,所以整体感觉还是很棒的!呵呵---

西安如书本上描绘的一般,果真是一个优雅古典的古城。古朴沧桑的古城墙记录着历史匆匆走过的痕迹,伸手触摸间我都在想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是否也有同样的一个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在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西安的魅力分散在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商铺那苍劲有力的牌匾式招牌和并非十分宽广的街道两旁那郁郁葱葱的古树,婆娑多姿尽显年华的滕游气派。

连日来炎热的天气阻挡了想要出游的理性却总是那份神秘的距离感拉近了我的渴望,傍晚时分带着小表侄兴冲冲的来到了具有“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美称的西安钟楼鼓楼。钟楼和鼓楼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两座城楼相隔半里晨夕相望,很多感人美丽的神话传说平添了这里神圣的气息,人们怀着虔诚的心境,聆听着早晨的钟声与傍晚的鼓声,渐渐地形成了暮鼓晨钟的习俗。我们首先登的是钟楼,钟楼钟楼是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总高三十六米显华丽庄严之美。给我影响最深的便是门窗上尽显明清特色的的浮雕艺术,钟楼三重翘檐两层回廊,每层均有东西南北四道门。每道门窗上都雕饰着精美复杂的图案讲述着一个个经典趣味的小故事,或是吹箫引凤红叶题诗或是东坡题壁灞桥折柳或是踏雪寻梅孤山放鹤,细细看来确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自古以来名楼魅力总是镶嵌在一个大气的楹联,钟楼也不例外。西安钟楼二层四面的门柱上各有一幅楹联:

北面: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西面:十代京畿六合一统,九州奥域八水分流

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新风开元焕物华

东面: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只是均为今作到底还是缺了几分底蕴。钟楼还有一个镇楼之宝——景云钟(钟楼迁修时比照景云钟的样式铸造的,只是重量不同,据说真正的景云钟重达五吨),旁边是一个约一米长的木鱼钟摆,只是已被固定可能暮鼓晨钟已成为特定节日的神圣节目了。

鼓楼和钟楼规格大致相同,但更胜一筹的突出表现了丰富多彩的鼓文化。第一层除了南面是两个巨大的鼓(直径约三米)其余三面伫立着二十四面约一米八高的鼓,串联成二十四节气表,旁边不时会有家长给小朋友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和用途,在游玩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确实别致。二楼多是明清书房的展示,虽然千秋各异,但都少不了书桌木椅和文房四宝,整体流露出一种简单明亮庄重肃穆的格调追求。提到鼓楼不得不提的就是“文武盛地”的匾额,据说此匾曾与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齐名,号称中国两匾,其制作雄伟运笔苍劲由此可见一斑啦。

鼓楼旁边是一条繁华热闹化觉巷,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中国特色商品如丝绸茶器字画笔砚等等,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商铺老板操着流利的英语跟外国友人讨价还价,遗憾的是学了十几年的英语竟没有学着用英语上前与他们搭讪几句。不过更遗憾的是这里遍布了西安特色小吃如羊肉泡馍肉夹馍云云,只是看起来就很油腻,虽是名吃也让我望而却步啊-----唉----

夜色渐浓,我们坐在回程的车上回望,黑夜中钟楼鼓楼像是多情的对望,都说两楼是兄弟楼。我却觉得晨夕相对遥相辉映,是一种恋人间的默契,坚定着海誓山盟的信仰,践行着天长地久的承诺。

相关文章关键词

《暮鼓晨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