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

2013-10-24 05:54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6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唐玄宗即李隆基,是一个风流天子,又是音乐奇才,他既懂音律,又爱谱曲,流传至今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他创作的;而杨贵妃是一个旷世美女,又是舞蹈天才,她根据李隆基谱写的曲子,指导梨园弟子编排出阵容豪华、场面恢宏的《霓裳羽衣舞》,他们二人在音乐舞蹈上堪称一绝。正因为唐玄宗对梨园文化的突出贡献,所以梨园界一致尊称他为祖师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加上文人墨客重彩浓笔的渲染,以及民间各种美丽的传说,这对老夫少妻式的爱情更具传奇色彩,至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后人仰慕杨贵妃的天然丽质,赞叹唐玄宗的痴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他们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爱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杨贵妃,名玉环,生于官宦之家,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当是时,纨绔子弟见了她,个个垂涎欲滴,谁能讨得杨玉环为妻,那是三生有幸。因此,公子哥儿们有事无事总在杨家门前走三遭,媒婆更是踏破杨家门,可是杨老爷一心攀高枝,杨玉环定要寻觅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任凭媒婆说破了嘴,玉环就是不答应。

话说杨玉环16岁那年,唐玄宗下诏为儿子选美,听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然丽质,有倾国倾城之貌,于是唐玄宗立即派人到杨家说亲。杨老爷一听是皇家来提亲,乐得眉开眼笑,杨玉环也是乐不可支。很快,杨玉环进了皇家门,成了皇子李瑁的妻子。

你道李瑁何人?原来他是唐玄宗与武惠妃所生的皇子——寿王李瑁。李瑁文武双全,一表人才,与杨玉环可算得是郎才女貌。李瑁更喜玉环温柔贤惠,故而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杨玉环喜爱音乐舞蹈,寿王就为她建造华丽歌舞厅,特请著名乐工教习,美女伴舞。杨玉环的风姿与温婉不但赢得了寿王的百般宠爱,也赢得了公公唐玄宗和婆婆武惠妃的欢心。不久,杨玉环被册立为王妃,小两口高高兴兴地去拜见父皇和母后。这次不见则已,一见竟演绎出旷世奇缘:唐玄宗见了杨玉环,似曾相识,心里那个美呀,像吃了蜜糖似的;杨玉环见了唐玄宗,隐隐约约觉得遇见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虽没言语,二目传情,心有灵犀一点通,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却说唐玄宗以父皇的身份接受李瑁夫妻的叩拜,心里别提多喜欢这个儿媳了,因而在婚诏中称赞她“含章秀出”。武惠妃更是把这个儿媳当成心肝宝贝,常召玉环入宫和她做伴,且赐予锦衣玉食、金银珍宝。那时武惠虽为贵妃,实则是宫中皇后,由于她的庇护和关照,宫中上下无不对杨玉环另看相眼,因此杨玉环和寿王过着安适悠闲、恩爱幸福的生活。

唐玄宗本来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继位后任用贤能,改革弊政,发展生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可惜他是个风流皇帝,虽妻妾成群,却独宠武惠妃。谁知“红颜薄命”,武惠妃刚到不惑之年,不幸暴病身亡。唐玄宗哭得死去活来,成天以泪洗面,没个知心人陪伴,他深感孤苦伶仃,内心极度空虚。高力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为讨皇上欢心,他不断提及寿王夫妻之事。经高力士这么一点拨,勾起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

说起高力士,他可是宦官中的佼佼者,最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皇上的心思。高力士当初留意杨玉环,只是觉得她在许多地方酷似逝去的武惠妃。当他把自己的感觉一经说与皇上之后,唐玄宗与杨玉环几次相见的情景一幕幕出现在他的脑海。他想,杨玉环是个国色天香、姿色冠绝当代的美人,自己是个风流皇帝,曾记得自己梦中与仙女共舞,梦中的仙女不正是杨玉环吗?自己与杨玉环才是天生地设天生的一对,月下老怎么乱点鸳鸯谱,将她许配儿子李瑁,实在可惜。想到这里,唐玄宗思念杨玉环之心日盛一日,恨不得马上能与杨玉环同床共枕。

唐玄宗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他和武惠妃去骊山温泉沐浴,恰遇杨玉环独自骑马出游,唐玄宗在高台上看见她,便召玉环入暖阁共进午餐。这次见面,似乎在唐玄宗的心底隐隐约约留下点什么,是惆怅?是遗憾?是爱慕?一时说不清。总之,杨玉环在唐玄宗的心中是个绝代佳人,非己莫属,但碍于武惠妃恃宠在侧,他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至于在其他一些场合与玉环的见面,则是不胜枚举,杨玉环的姿容仪态、风度举止都深深地烙印在唐玄宗的心中,因此,一经高力士提出要杨玉环入宫陪伴,唐玄宗喜形于色,那颗枯槁的心一下子就复活了。

为了取悦杨玉环,开元28年10月,唐玄宗照例到骊山温泉宫行幸。第二天上午,唐玄宗特派御妹玉真公主前往寿王府邸,诏令寿王妃杨玉环前往骊山侍驾。玉真公主深知皇哥的用意,不敢违命,只好来到寿王府,请玉环立即前往骊山侍驾。

杨玉环辞别寿王,随玉真公主来到华清宫。这一次,杨玉环见了唐玄宗,撕去了翁媳之间的伪装,二人相见,不再忸怩,立即紧紧拥抱在一起,恰似如糖似蜜,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爱得死去活来,二人在华清宫过了18个销魂的夜晚。唐玄宗从未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兴高采烈地对高力士说:“朕得玉环,如获至宝,实乃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骊山相会,对于22岁的杨玉环和56岁的唐玄宗来说,各自的生活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大唐王朝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再说寿王李瑁眼见爱妻随玉真公主去骊山侍驾,心中不悦,加上玉环半个多月未回,更是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他去询问玉真公主,公主支支吾吾。李瑁一想到父皇夺爱,心中大怒,欲找父皇理论,却被公主劝阻。她对寿王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臣民,何况一个女人?你若与父皇闹翻,必将引来杀身之祸。你若取悦父皇,把玉环让与父皇,将会平安无事,前途无量。失去玉环,什么样的美女你找不到?望弟三思而后行。”

寿王听了玉真公主的话,觉得言之有理,只好忍气吞声,乖乖地把杨玉环让与父皇。

唐玄宗深知唐朝民风开化,但他也不得不顾及传统的封建礼教意识,就算李瑁愿意把杨玉环让给他,他也不敢公然违背伦理纲常,纳玉环为妻。唐玄宗的举动颇有“乱伦”之嫌,他既要得到玉环,又要遮人耳目,于是挖空心思,采取了一个迂回的办法。

原来唐玄宗9岁那年,生母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地杀死于洛阳内宫。唐玄宗即位后,便将生母奉为皇太后,并把每年正月初二定为太后忌辰,例行悼念。如今,唐玄宗为使杨玉环尽早脱离寿王府,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便让她自度为女道士,去为窦太后荐福,同时,赐其道号为“太真”,移入“太真殿”内居住。而太真殿位于大明宫中,且通过一条复道可以直达唐玄宗居住的兴庆宫,二人往来十分方便。

这时,杨玉环名为“太真道士”,实际上已经是唐玄宗朝夕离不开的妃子了。杨玉环入宫不到一年,便赢得了异乎寻常的宠幸,“礼遇如惠妃”,“礼数同皇后”。她不必整日一身“女官”打扮,而是像普通嫔妃一样穿红披绿,尽兴梳妆。宫中之人称她为“娘子”,凡事无不毕恭毕敬,唐玄宗更是日夜围着玉环转。

当是时,杨玉环正值青春年华,更兼天生丽质、体态丰盈、举止娴雅、雍容华贵,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本来好色,到了老年,精神更加空虚,一直渴望有个像武惠妃一样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杨玉环既有年轻女子的姣美,又有着少妇的妖娆,其柔媚中透着纯真、直率、泼辣甚至放纵,言行举止不甚循规蹈矩,这一切都给唐玄宗强烈地刺激,使他陷入一种近乎疯狂与痴迷的恋爱之中。正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天宝4年(745)7月,唐玄宗颁布诏令,册立韦照训的女儿韦氏为寿王妃,从而结束了自杨玉环入宫后寿王一直没有正妻的局面。新王妃的册立,为唐玄宗名正言顺地将杨玉环纳入后宫做了铺垫。10天后,经过精心安排,入宫以来身份一直不明的杨玉环正式接受了唐玄宗的诏命,被册封为“贵妃”,从此两人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一起了。

唐玄宗在对杨贵妃“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之时,既可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又可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但对于女色的宠幸也只是在生活上、情感上纵情地放荡,却不曾拿政治开玩笑。不过,杨贵妃在宫内的礼遇,虽然只是贵妃的名号,礼数实同皇后。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无不带上封建政治的烙印,夫贵妇荣嘛。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个姐妹也都封为国夫人,权势显赫,甲于天子。特别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40余职,总揽朝政,无恶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从而导致外戚祸国,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花朵本来是极为平凡的植物,但是在开元天宝年间浪漫的宫廷情爱生活中往往赋予了花朵不同的意义。开元末年,御苑新种有数千叶桃花。一次玄宗亲自折下一枝插在杨贵妃的发冠上,说:“此个花可以使爱妃更显得娇美。”因此桃花又被宫里称为“助娇花”。玄宗宠爱杨贵妃,很久都不视朝政,安禄山进献了一种“助情花”,大小像粳米一样,但颜色是红的。每当玄宗和贵妃睡在一起的时候,嘴里含一粒可以催动情欲,周旋一夜而筋力不倦。玄宗私下说:“这是汉代的慎恤胶啊。”慎恤胶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春药,但对药的成分今人已不得而知了。安禄山很会来事,他虽然比杨贵妃大十几岁,却请求给贵妃当干儿子。杨贵妃故意笑而不答,唐玄宗却鼓励她收下这个“好孩儿”。自从杨贵妃当了安禄山的干娘,与安禄山来往就有了名分,一来二去,二人也就勾搭上了。据说贵妃曾给这个干儿子举行了一个“洗三”仪式,她让人把安禄山当作婴儿一样放在大澡盆中,亲自为他洗澡,由此可见安禄山得宠到何等地步。据说还有“醒酒花”,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幸游华清宫,因为喝了一夜的酒还没有完全清醒,便扶着杨贵妃去看正在盛开的木芍药。唐玄宗亲自折了一枝花递给贵妃,木芍药的香味使他的酒意很快消散,他说:“不仅萱草可以忘忧,这样的香艳更能醒酒。”也不知道他说的是木芍药还是杨贵妃。

天宝14年(755年)11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消息传来,唐玄宗惊恐万状,遂与杨国忠带着贵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孙和近侍、大臣悄悄打开北宫门,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安禄山率兵一路追来,声言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行至陕西兴平之西马嵬驿时,随从护驾的禁军忽然哗变。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团团围住唐玄宗所在的驿舍,要唐玄宗交出贵妃。大臣们纷纷质问明皇:“国破家亡,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此时,六神无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与贵妃之间十几年的恩爱夫妻,又立过生死不离的山盟海誓,哪里舍得交出贵妃!然而,面对这帮刀枪出鞘的军士,玄宗深知大势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爱妃了。不过,他不忍心让贵妃惨遭士众的屠虐。他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了一场后,立即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走,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其时,贵妃年仅38岁。

对于贵妃的死,唐玄宗伤心至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如流”。此后,唐玄宗不论是在逃跑途中,还是在成都一年多的时间里,终日郁郁寡欢,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长安光复后,唐玄宗回到京城。他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岂不知,他与杨贵妃这场“至死不渝”的传奇爱情,完全葬送在他所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这时,唐玄宗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4月5日,怀着对贵妃的缠绵情意,郁闷而死。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关文章关键词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