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与敬老
导读孝顺老人,特别是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精神上的慰籍和情感上的交流,尤其是得到儿女的体贴与关怀。茶余饭后和老人唠唠家常……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孝感动天”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天经地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美行,龙的传人已奉行了几千年。如今,“孝”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不知牵动了多少游子的心肠。这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就是因为道出了人间最普遍最真挚的情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孝道美德。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这种美德依然在国人心中熠熠闪光。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在聊城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每逢元宵灯会,他就用三轮车推着母亲绕城观看花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倪萍,在北京搬进新居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远在青岛的姥姥接到身边。她说:“对老人,做晚辈的只有孝顺两个字”。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无疑,这对我们尤其是那些不孝子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和比照。
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这是自然的节奏。人同样总是要老的,生老病死,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正如诗云:“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老了,衣食住行却不方便,做子女的,一定要对老人多点爱心,多点孝心。
孝顺老人,首先不能嫌弃老人。有歌道:“对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净少年?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来敬老人……”人们常说:“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关爱老人,实际就是关爱自己。“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如果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不尽孝道那就禽兽不如了。
孝顺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实际上,人到老年,对物质也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但衣食住行一定要让他们满意,作为儿女,自己再苦,也莫苦老人。正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顺老人,特别是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精神上的慰籍和情感上的交流,尤其是得到儿女的体贴与关怀。茶余饭后和老人唠唠家常;过节休假陪老人逛逛公园;出差归来给老人捎点礼品;打发时光让老人看看电视……
孝顺老人,尽量让老人在生好好享受生活。那种生前老人受罪,死后子孙摆阔的做法实不足取。有几句歌令人警醒:“人子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攀。若待父母去世后,想看尽孝难上难。纵有猪手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如何使每一位老人晚年幸福,需要全社会和天下做儿女的进一步全方位地关爱老人,让守望孝道的传统美德不断地发扬光大,愿普天下的老人颐养天年,笑颜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