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老李
提起“鱼鹰”老李的名字,在我们曹林这一带,基本上是都知道的。老李抓鱼,那是一抓一个准,只要他想抓鱼,就没有落过空的。老李自称平生无其他爱好,就只爱与鱼打交道。有大半生的时间,都用在了鱼身上。
老李从年青时候起,帮其他人家看管了近三十年的鱼塘,几乎天天在鱼塘边上转悠。平日里除了看住鱼不被外人偷去之外,闲着没事就蹲在塘沿,数鱼数。说来也奇了,他数出的鱼数,基本上都在把握之中。
有一年村里闹旱灾,到了秋收时节,家家户户砍红麻,但苦于红麻无处可泡,无奈之下这最大的鱼塘因为水还不少,急需泡麻,鱼主人想先将鱼给逮上来。那就逮吧。老李对鱼主说:“你也别太心疼了,今年的鱼情不是太好。”鱼主连忙问:“你看到底如何?”老李慢慢地说:“大鱼不多,三四斤的将有二百五十多条;一二斤的还可以,可能有五六百条吧;最大的少,七八斤的最多有三十条。”鱼主不相信:“不可能吧。”但等到大网小网的齐出动后,算一算鱼量,嘿,还真让老李给说中了。三四斤的共逮上来二百五十六条,一二斤的共有五百八十七条,七八斤的二十八条。鱼主很疑惑,村民感觉也挺神的,但问起他怎么会说的这样准时,老李一笑,说:“俺就是干这行的。”
老李卖鱼,从来不带称,大鱼小鱼全凭手一掂。他说这鱼三斤二两,那就是三斤二两;他说那鱼六斤八两,你若不信,回去一称,准是六斤八两。神就真神了,还不用你不信。
其实,说老李是“鱼鹰”,他还真就是鱼鹰。他不但瞅鱼瞅得准,而且抓鱼更抓得牢。不管是钓鱼,还是用网撒鱼,那都是让人趴在地上,直喊佩服的。
有一年塘里要起鱼了,又是大网小网的齐出动,大人小孩将鱼塘整整给鱼塘围了个圈,抡网的抡网,下粘的下粘,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只有老李先在塘沿上抽着烟,若无其事,眼睛一会儿看看渔夫们,一会儿瞅着水面。有人开玩笑说:“老李还不赶快,再晚了,就没鱼了。”而他却说:“那些大鱼都在等着我呢?不急,先抽完再说。”
抽完了烟,只见老李东塘沿干一网,西塘边干一网,脚步飞快,一网一个地方,时而塘中间的水中央,时而某棵歪树下,总之抢网不多,到了清点“战利品”时,大鱼却总又呆在老李的鱼兜里。抽着烟的嘴里总能挤出几个字:“他们,他们不行,都是混水的。”
老李钓鱼也与别人不同,他钓鱼先认真选个位置,再将自己调配的鱼料撒下去,绕塘边转两圈,不时地扔个小石子,然后点上烟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那鱼儿也真馋,就敢上他的钩,不大会儿,就够数了,吹着小曲回家。
说也邪了,老李这只“鱼鹰”,自己不吃鱼,只是爱逮鱼。
家里要是有谁想吃鱼了,不用说,准有。哪家邻居到晌午来了客,一时凑不出菜,准会想到请老李再给整一盆鱼,整就整吧,饭局就有着落了。待酒足饭饱后,老李准又蹲在塘沿,瞅鱼去了。
(老李,我的父亲。)
2006年4月11日夜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