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蛙鸣
导读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每当蛙鼓如潮的季节,我总是以一颗虔诚的心,向古人一样,带着禅意和虚静,去寻找、去聆听、去欣赏那成片的蛙声。或以一株水稻、一棵大豆的纯朴的心,去观望天地,虔敬地祈愿着风调雨顺.....
我生活的乡村,是苏北里下河水乡,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青蛙的繁衍生息。每年到了五月过后,躺在床上便能听见蛙声此起彼伏,一阵接着一阵。仿佛大自然的美妙的音乐让人享受。正如宋人辛弃疾词中所说的那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中情景该是何等的富有诗意和让人神往。
高楼林立的城市是听不到蛙声的,在城市,青蛙们没有栖息地,那坚硬的水泥地,青蛙无法立存。青蛙们向往的是一片绿洲。乡村才是青蛙们放歌的舞台,田间地头,沟头河岸,有水有植物的地方,就有青蛙的家族。有青蛙的地方,就有青蛙的鸣叫,青蛙们是不甘寂寞的。此起彼伏的蛙鸣能让热烈奔放的夏季变得清凉柔美。
在我的记忆里,蛙鸣是充满情趣和味道的。那“咕咕……呱呱……”的叫声,一阵紧似一阵,一阵密似一阵,一阵高过一阵。群蛙鼓噪时,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如鼓似吟的蛙鸣里,含有炊烟好闻的柴草味,雨后清新的泥土味和青草特有的芳香味,以及远处田野里荡过来的稻花香味……
有蛙声的存在确实很美好。那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韵律给乡村的梦添上了和谐优美节。而如今,这种声音正渐渐远去。哪怕是夜宿田舍,也很难听到那种声音了。即使有,也是零星的几只,稀稀疏疏的,远远没有童年样的气势和韵味。
我对蛙鸣有着特殊的感情,那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的蛙鸣,像一首夏夜的诗歌,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乡村的宁静。每当听到蛙鸣,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淡淡的月光,朦胧的村庄,以及院前宽阔空地上嬉笑打闹的儿童和随地而坐摇着芭蕉扇闲聊的老人们享受的欢乐、享受的太平。
夏夜里的蛙声,是乡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在自家的小院落里,搬出小方桌,端上农家菜,饮一杯自制的佳酿,是乡村农家一种别致的乡趣。将一种心灵的宁静、一种顿悟的空灵、一种惬意的享受、一种无欲的平静、一种原始的温馨,由月光带进蛙鸣的深处,挥撒静默、淡泊、从容。此时的门,打开或关上都不要紧,反正月光没有束缚,任意进出。
青蛙在我的眼里,是很清高的生灵。有蛙鸣的夏夜,是有声的时节,我仰慕过去的文人墨客,各领风骚,咏诗作画,把一个蛙鸣的季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是在咏诵蛙声,更是在表达一种真诚的祈愿,一份对土地和农事的深广而善良的关怀。在他们的眼里,那翠绿的蛙声,是有着浓郁的诗意和音乐的禀赋的。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每当蛙鼓如潮的季节,我总是以一颗虔诚的心,向古人一样,带着禅意和虚静,去寻找、去聆听、去欣赏那成片的蛙声。或以一株水稻、一棵大豆的纯朴的心,去观望天地,虔敬地祈愿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没有蛙鸣的夏夜是寂寞的,也是枯燥的;没有蛙鸣的乡村是索然无味的,也是孤独悲哀的。那渐行渐远的蛙声,是否依然只能回味或是留存于乡野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