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伯夷、叔齐
导读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
在我小时候,常听父亲唱:“昔日里倒有个二英贤,兄弟二人让江山,兄让弟来弟不坐,弟让兄来兄不担。无处逃来无处奔,二人直奔首阳山,首阳山上见一面,抱头痛哭实可怜。饿了只吃松柏子,渴了只饮山间泉……”那时不知其义,只觉得父亲挺佩服这兄弟二人互让江山的精神。
后来读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方知戏文中的二人就是伯夷、叔齐。不过毛泽东对二人的评价并不高,他说:“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时,我才知道伯夷不是什么英雄,而是逃兵,但对他们的事迹一点也不了解,所以只能是人云亦云。直到读了司马迁的《伯夷列传》,对伯夷才略知一二。原来,在历史上,伯夷就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伯夷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安逋(逃亡)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司马迁写《伯夷列传》,表彰伯夷、叔齐为志献身,是“节义之士”,应作为后世臣民的气节楷模。唐朝韩愈作《伯夷颂》,进一步发挥这种精神,称伯夷、叔齐为“特立独行”、“传道笃而自知明”、“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的豪杰之士;他们的气节,“昭乎日月不足为明,?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这是对伯夷、叔齐极高的赞语。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偶然看到了《伯夷颂》,大为不满,写了一篇《驳韩愈颂伯夷文》,说:“忽见颂伯夷之文,乃悉观之,中有疵焉。疵者何?曰过天地、小日月是也。伯夷过天地、小日月,吾不知其为何物,此果诬耶妄耶?”朱元璋站在打天下、坐江山的帝王立场上,自然不喜欢伯夷、叔齐这样坚持气节、不为我用、宁死不屈的人物。但是,如果他治下的臣民能像伯夷、叔齐那样忠于他这个皇帝,他也会高兴并加以表彰的。
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中叶,在1949年8月18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点名批评《伯夷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毛泽东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历史,他利用《伯夷颂》来教育人民,正好说明韩愈此文尚有一读之价值。也正因为“韩愈颂错了人”而遭毛泽东的批评,他这篇《伯夷颂》长期备遭冷落,各种古文选本都不敢入选这篇文章,眼光与器度实在显得太狭小了。
古往今来的名人,对于伯夷、叔齐的评论,众说纷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论伯夷、叔齐,二人互让王位,比起那些为争王位兄弟互相残杀要好似百倍,但是为了不贪富贵,相互推让,倒也罢了,至于出逃,未免有些过分。这种丢下臣民不管只顾自己名节的做法,确实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态度。二人投奔周国,却又反对“武王伐纣”,勒马阻挡武王率领的正义之师讨伐无道的纣王,且认为这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他们二人混淆是非,不顾人民死活,只顾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实在是大错而特错了。当武王灭商,周朝建立起来,普天同庆之时,他们二人仍执迷不悟,进而不食周粟,每日只饮山泉水,只吃松柏子、野菜野果充饥,结果活活饿死,实在可怜。不过,他俩也不好好想想,难道你们吃的野菜、野果以及喝的山泉水不属周朝所有?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在迂腐得可以。
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来苛求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古人有古人的道德标准,但是要求后人把伯夷、叔齐作为节气的楷模加以学习,那就很值得商讨了。如果因为毛泽东不同意韩愈对伯夷的颂扬,各种古文选本连《伯夷颂》都不敢选录,那也实在太小家子气了。我们今人评价古人,只是力图还古人真实面目,任意拔高或压低都是不妥的。我这也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妥,望网友批评指正。
附韩愈《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