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且末旅痕

且末旅痕

2013-10-22 20:26 作者:西风 阅读量:2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座崭新的城池——且末县城,让读者了解了它的过去,欣赏了它的现在,期盼它的将来。

且末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侧,是汉代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且末在汉唐时期相当繁荣,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驿站。可是伴随着沙漠的快速东移,这座古城还是彻底废弃了,昔日边塞闪耀的一颗明珠,只剩下了残垣断墙壁,令众多的游人扼腕叹息。

我是在十年前秋天走进且末的。告别若羌,我乘长途车向且末进发。若羌距离且末二百多公里,只消半天时间我就到了且末县城。应该说县城很小,仅相当于内地一个较大的村庄,走遍县城的大街小巷,没有一座象样的高层建筑。时至傍晚,潮水般的羊群从街头涌过,牧羊人的吆喝声跟羊群此起彼伏的叫声,构成了生动淳朴的塞外牧歌情调。尽管如此,且末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磁石般吸引了我向往的脚步。

且末县城是一座崭新的城池,且末古国的都城瓦石峡在若羌境内的一个大峡谷里,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在且末寻访历史的踪迹,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因为去往瓦石峡古城遗址,只能骑着骆驼缓缓前行,舒缓起伏的沙地,无法行驶任何机动车辆。当夜下榻在县招待所,我发现这里有不少老外,他们同我一样慕名而来。神秘的且末一下子云集这么多观光客,足以说明古城瓦石峡独具特色的魅力。

次日早晨,在维吾尔老人的带领下,我们骑着高大的骆驼向瓦石峡进发。伴随着沉雄的驼铃声,偌大的驼队沐浴朝霞,驰骋在平展的银缎般的沙海上。经过三个小时的艰辛跋涉,我们终于抵达瓦石峡谷。如此神秘莫测的大峡谷,位于沙海的地平线以下。从远处看,你根本无法知晓这里有一个藏而不露的峡谷。我们跳下驼背,步行走向瓦石峡谷,随行的游客发出一阵阵惊叹声,举目望去,两侧的岩石如刀似刃,而正前方幽深的谷地似乎深不可测。走过近千米的古栈道,我们终于出现在瓦石峡古城池。这些依山而筑的用坚硬的胡杨木搭砌的建筑,虽然历经两千余年漫长岁月的砥砺,却依旧较为完整地排列在半山腰上。易守难攻的古老城池,足以印证且末人的勇敢与智慧。在一间偌大的显然是且末古老王国国王的宫殿里,维吾尔老人向我们介绍说,当年唐玄奘西天取经途径这里,受到了且末国王的盛情款待,并赠厚礼作为路上的盘缠。唐僧师徒四人面对几大袋子的珠宝发愁,西行长路漫漫,无法携带这么多贵重的礼品,他们只好将大部分珠宝埋在瓦石峡谷附近的沙地里,准备回来再取。因为西天取经回来走的是丝绸北道,这些埋藏在沙海里的珠宝就永难见到天日了,并成为当地人千百年来为圆发财梦而寻找的对象……听罢,我们对神秘的瓦石峡谷愈发称奇不已。

中午,我们在瓦石峡谷出口用随身携带的水就着干馕匆匆吃过午餐后,又急急忙忙的向干涸的安迪尔河床下游进发。别看安迪尔河名不见经传,却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跟《西游记》有关。在许多人看来,《西游记》不过是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并不知道里面许多的地点都是唐玄奘的亲历。比如安迪尔河下游的吐火锅故地,我们惊奇的发现,吐火锅位于一个小盆地里,只是里面不见火舌喷涌。维吾尔老人说,这里五百年前还火光冲天,可能是“火锅”里的石油燃尽了,冲天火焰的绚丽风景才彻底消失……由此看来,《西游记》里相关的叙述确是真实的。抵达“锅底”,我们看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周围,均是灰褐色的灰烬。我一边观赏一边猜想,说不定吐火锅下面埋藏一个大油田呢!

返回且末县城已是星光朗照,这一夜我兴奋得难以成眠,现实与神话的交织,更使且末的每一寸土地魅力无比,熠熠生辉。我愈发感到,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和唐玄奘西天取经的壮举,并不亚于哥伦布和麦哲伦航海发现了新大陆。

第三天上午,我在去往南疆重镇喀什的途中,又去探访了且末境内的古精绝国旧址。在《西游记》的描述中,精绝国是小人国,但却人人绝顶聪明。伫立在古城的废墟上,我感慨万千,当年的小人已无迹无寻,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踪影也无处可觅,但一代高僧的风骨尤存,那种历经艰辛始到今的的昌险和探索精神,足令后人肃然起敬。我想唐玄奘不仅是一代高僧,还堪称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至于他的奇历,在《大唐西域记》早有详尽的记载。

告别精绝国古城,我又踏上了漫漫长途,向古城于阗(今喀什)进发。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唐僧师徒四人艰辛跋涉的情形,浮现出吐火锅故地和坚不可摧的瓦石峡古城壮丽的景观。1700字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且末旅痕》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