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水牛的性格

水牛的性格

2013-10-22 20:26 作者:刘永福 阅读量:3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是的,没有消失的是水牛的性格,它温驯、善良、勤劳、本分、憨厚、坚毅、低调、奉献、不带攻击性。它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浸润在中国农民的灵魂里,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

我是从老家回县城的车子上,在城郊宽阔的公路边看到这头水牛的。驾驶员当时就减慢了车速,以便让车上乘客看得更加真切。本来被车摇晃得迷糊的乘客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那情势,就像进了野生动物园,大家惊喜地看着车外的这头“珍稀”动物。牛的旁边是一个农民模样的男人,他一手握着牛绳,一手拿着一根竹枝,一人一牛向着县城相反的方向旁若无人地游走在公路边沿,在城市繁华的背景下显得尤其落寞。我大概也有好几年在家乡的农村看不到水牛了,我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那熟悉的眼神,并从中读出了混沌和迷茫。

“它到哪里去呢?”车上的一个小孩子问。“它回家了,它的家在农村的田头。”小孩的母亲这样回答。但我知道,没有一块田头属于这头水牛,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它一直就在牛棚里长大,而且这头水牛正从饲养人的家中被赶往屠宰场。谁会想到,它的生命就将落幕,它走的正是一条死亡之路,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它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肉食,去满足人们的胃口,健康人们的体质。我为它感到悲哀,但我知道,这是它的宿命,水牛作为“耕牛”已从我的家乡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历史,成了文化,水牛已沦为“肉牛”,它的颓势已无可挽回。

我熟悉水牛的一切,它健硕的身躯,矫健而有韵律的步伐,优美的呈月牙儿的犄角,尤其是那硕大而圆润的眼睛,犹如一对巨大的黑珍珠,看上一眼,你就永远不会忘记。它劳动时全神贯注任劳任怨,吃草时安闲静默一丝不苟,反刍时神情悠然自在祥和。

世人常常将倔强执拗的性格称为“牛脾气”,称为“犟”,并写进字典词典,这实在是文字上一大冤案,是对牛最大的误解,我得为它正名。据我所知,水牛不但不“犟”,根本就没有脾气。它不肯向前,不听话了,一定有十分正当的理由,绝不是出于懈怠,更不是耍脾气。它体型过于庞大,动作难免慢些,有时就会被当做耍脾气而招来鞭打。在晒场上,它不肯向前,它的前面一定有板掀或扫帚挡着,它跨不过去,又不愿踩过去。有一次,一位农民赶着我的大水牛在水田里耙田,牛突然停了下来,他大声吆喝,用牛绳抽打,牛就是不再向前,只肯侧身挪步。他才发现,在牛的前面,游走着一条水蛇。当水蛇慢慢游过之后,水牛才肯向前。类似的情况,我在赶牛的路上,都曾遇上过,有时前面是一条小水蛇,有时前面是一只动作迟缓的癞蛤蟆。在我看来,牛即使犯错,也是人的疏忽,牛会有什么错呢?

我在五岁时,被养牛的父亲抱起丢到水牛的背脊上,父亲是把水牛当成了礼物或者宠物送给了我,事实上,世上没有比这再好的礼物了,世上也没有比这再好的宠物。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驾驭一头水牛。面对如此伟岸健壮的一头水牛,起初我还是惧惧的,但很快,我就从水牛的眼中读出了温和,读出了友善。原来驾驭一头水牛并不比玩转一只木陀螺难。“恶”是出发的意思,“得得”是停止的意思,同时向后轻拉牛绳;向左紧拉牛绳是向左转,向左轻抖牛绳是向右转。这是我和水牛的默契,我和每一头水牛都知道。

我很早就知道如何与水牛相处,那不需要任何戒心,而到现在为止与陌生人相处我都不太自在,更谈不上自信。我知道你让水牛吃饱喝足,善待它,它就格外顺从。但你不能站在它的身后,尤其不能去拽它的尾巴,那样会令它感到不安全,它的尾巴会把你摔得生疼。我很快就能够踩着牛的前腿骨登上牛背,我甚至能够握住水牛的两角,踩着牛头,从牛颈上爬上牛背,这是水牛给我的特权。

在我看来,水牛是十分灵巧的动物。当我不经意将牛绳落到它的胯下,只要我轻抖牛绳,它就会抬起一只前腿,直至我将牛绳挪走。水牛很谨慎,也很谦逊。在不太宽阔的田埂上,如果对面有人过来,它会自动停下等待来人过去,或者干脆自己主动离开田埂避让到田地里。水牛的确算得上是大自然中的绅士。

与水牛相处的日子是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并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开春耕田的时候,我会先用前一天割好的嫩草把牛喂饱,然后再割一堆放在田头,等待我的水牛干完农活后静静享用。我可以跟在犁的后面从新翻的田土上捡拾活蹦乱跳的泥鳅,有时甚至捡到黄鳝,现在农药多了,野生泥鳅几乎绝迹。夏天放牛时,我可以在垄沟里踩捉螃蟹,捉黄鳝,在河里钓鱼,踩蚌。秋天就捡牛粪,做成饼状,贴在墙上晒干,为冬天备柴禾。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会格外珍惜上天的赐予,从不浪费一丁点资源,这倒也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的习惯。牛粪里有一股浓浓的青草的气味,我觉得那里有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小学的时候我还写过一篇捡牛粪的作文,被知青老师在课堂上宣读,并得到老师较高的夸奖,这种特殊的荣耀令我至今难忘。作文里讲牛粪的功用、捡拾牛粪使用牛粪的方法等等,最出彩的自然是文章最后的议论,大意是,我放一天的牛,得到一天的工分,这是我劳动应得的报酬,而水牛承担了全生产队最重的农活,只得到了一堆毫无成本的野草,即使这样,它还把野草变成燃料回馈给农人,它的报酬几乎是零,它是我们劳动和奉献的永恒的榜样。这样的话语已经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化作对牛无限的眷念和深深的敬意。

在我幼小的心目中,很早就知道,天上有牵牛星、织女星,地上就有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我常常天真地想,为什么水蛇那么小,却总是要攻击人,而水牛那么大,却驯服于一个小孩子?我就觉得,水牛是有德的,吉祥的,神圣的,能通神的。

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我正在田里放牛,四野无人,东南角的天空突然挂起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我和水牛正处在一种天堂般迷人的仙境,我的内心生出一种神奇的预感,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好运就要降临于我。我从牛背上下来,走进了高级中学,走进了令人向往的城市,我就觉得是那一次神奇的预感应验了。可没有几年,水牛却从农村的田头消遁,取代它的拖拉机,最初也被称为“铁牛”。但没有了水牛的农村,似乎也少了点恬淡闲适的祥和之美,似乎也缺少了夕阳西下、村童牧归的诗情画意。

是的,没有消失的是水牛的性格,它温驯、善良、勤劳、本分、憨厚、坚毅、低调、奉献、不带攻击性。它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浸润在中国农民的灵魂里,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一个像我这样和水牛相处过十几年的人,或多或少受到了水牛的影响,甚至曾被它同化。一切被称作“草根”的东西必然带着泥土的气息,而被称作“草根”的人群,必然也会带有牛一样的性格。当他们成为社会“主流”或者“精英”的时候,这种性格会赋予他们优良的品质,令他们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就。而当他们舍弃这些性格,他们就有可能完全变质,许多人甚至由此走向堕落。

我一直觉得我过世的父亲与家乡的水牛极其相像,他在农村的田头劳碌一生,养儿育女,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与自然为伍,一生固守一种生活状态,最终也未能融入现代社会,甚至未留下一张照片,却支撑着整个家庭从过去走向未来。

我也觉得中国的农民就像我家乡的水牛,他们勤劳而善良,质朴而温和,做的是社会上最繁重的农活,生产出十几亿人口所需的粮食,所得仅仅是不太宽裕的生活,即使进了城,也仍被称作“农民工”。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农民。对于他们,我们只有敬畏的义务,没有轻视和鄙薄的权利。

我相信,水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将永远是最美的图腾。

相关文章关键词

《水牛的性格》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