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神秘轻柔的面纱

神秘轻柔的面纱

2013-10-21 19:16 作者:红桃十 阅读量:3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应该说头戴面纱的维吾尔少妇,更是一道妙不可言、耐人寻味的绚丽风景。那种蒙蒙胧胧的诗意的美,通过或红或白的半透明的面纱,曲折有致的展现出来。

有人这样形容过,说如果你来到新疆却没有到喀什转转,那就等于没有到过美丽的新疆。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明确,因为南疆的喀什是民族风情最为浓郁的地方。所以你有机会到新疆旅游观光,那就应该到喀什走上一遭,否则日后你会后悔不迭。

我曾经多次到过古城喀什,虽然不能说对那里的习俗了如指掌,但起码可以说略知一二。比如说在历史上,喀什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军事要塞。在汉代和唐代,这里曾经驻扎过大批戍守边关的内地官兵。在兴盛的唐朝,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边塞诗词,有许多壮丽慷慨的诗篇,就是以喀什为背景深情吟咏而就的。然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喀什妇女罩在脸上的面纱。按照穆斯林教义《古兰经》的规定,已婚的伊斯兰妇女出入大庭广众之下,必须头戴蒙蒙胧胧的面纱。站立在喀什并不繁华的大街上,这道奇异的美丽的风景随处可见。但这道独特的风景在新疆的其它城市,早已经凤毛麟角了。所以这一别致的人文景观,是喀什特殊魅力的所在,更是吸引内地游客惊喜眼球的一道绚丽玲珑的风景线。

喀什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互交汇和渗透的地方,当我兴致勃勃地游走在这座风情浓郁的城市里,就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里当然有汉族妇女的身影,特别是汉族年轻姑娘轻盈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她们时髦或新潮的装扮,丝毫不会比内地青年女子的穿戴逊色。我流连的惊喜的目光,更多的是倾洒在维吾尔妇女的身上。我并不是好色之徒,我只是对她们色彩斑斓的奇异的装扮感兴趣。比如说,这里未婚的维吾尔少女,是不戴蒙胧的面纱的。她们光洁饱满的脸蛋和水灵传神的大眼睛,可以自由自在地袒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鲜花般的容颜,加上鲜艳衣裙的衬托的婀娜身姿,就更加的活力四射和青春勃发了。

但是这里已婚的维吾尔妇女,就不能把自己真实的面目,轻易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她们一旦走出家门,必须用半透明的面纱罩住自己的容颜。最初见到这种情形,我首先想到了汉族男女青年新婚大喜之时,不胜娇羞的新娘罩着脑袋大红的头盖布,然后想到了一句有名的古诗: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然后呢?我想到了一首甜甜蜜蜜的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虽然我还心存疑虑,我担心头戴面纱的维吾尔妇女,特别是头戴黑色面纱的维吾尔中年或老年妇女,可能因此辩不清方向,看不清前面的路,不小心绊倒或撞在行人的身上!可是我的这种担心纯属多余,纯属杞人忧天,在喀什逗留的日子里,我并没有看到这样现象的出现。我看到的维吾尔妇女,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她们行走的姿态都气定神闲,谈笑风生,压根就没有跌倒或撞到行人身上的可能。我想这可能是一种习惯的力量,因为长此以往,她们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喀什一位维吾尔朋友家里,当她将母亲颜色凝重的面纱拿给我看时,我的一双眼睛不由自主的贴了上去。我这才恍然大悟,纵使是黑色的面纱,也无法阻止目光的流泻,也可以看清前面的任何景物。

应该说头戴面纱的维吾尔少妇,更是一道妙不可言、耐人寻味的绚丽风景。那种蒙蒙胧胧的诗意的美,通过或红或白的半透明的面纱,曲折有致的展现出来。这种由于遮掩而产生的审美效果,实在令人心生联想或探奇的渴望。那种柔美,那种羞涩,那种神秘,那种强调,就通过一块小小的面纱完美的流露出来。而面纱下面若隐若现的白净的脸蛋和流转的眼睛,就真的像雾中看花、水中赏月了。再加上维吾尔少妇头上数不清的长辫子,和一身鲜艳的飘逸的裙裾,这般天使娇羞的模样,就更加让人赏心悦目、怦然心动了。

在新疆的喀什,我看到了当地维吾尔妇女最具诗意的穿戴,那罩在妇女脸颊上柔柔和和的面纱,就像一缕缕驱之不散、若有若无的薄雾,在薄雾的后面,潜藏着青春的美丽和隐秘的生命激情。1520字

相关文章关键词

《神秘轻柔的面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