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遥谈
导读空调也转向节能绿色产品。在酷暑难熬的夏夜,当我们打开空调,清新凉爽的微风习习吹来,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间里观赏西游记,不能不感到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科学的进步。
童年时代,夏天晚上最潇洒的就是执一把芭蕉扇,和两三个小伙伴一起,模仿着大人一步一摇扇,在桔黄的路灯光下,从街头走到街尾,从乘凉的人堆里穿来穿去,口中还要念念有词,“扇子扇东风,骑马过江东;谁人要借扇,借扇不借风。”有诚心逗趣的大人会走近来,搭讪说话借扇子,这时候的我们,头会摇的像波浪鼓,“不借不借”异口同声,只把大家引得哄堂大笑,我们呢,一圈走下来,凉没有乘到,汗已经把身上的背心湿透了。但是心里却很快活,觉得好玩有趣。
芭蕉扇大致相同,有时难以分辨出是谁家的,于是有心的人便想出了方法,在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作区别。但是夏天汗水多,扇着扇着,扇面上就会滴上汗水,淋漓下来,就把墨迹冲掉了。聪明的人又把写好的毛笔字的芭蕉扇放在煤油灯上用烟熏烤,然后用湿毛巾把毛笔字的墨迹抹掉,就会出现烟迹中的空心字,有文化的人还会用烟熏出打油诗,甚至唐诗宋词,注上篆体拓印,俨然一件艺术珍品。
扇子有很多种,纸扇、鹅毛扇、屏风扇,袖珍扇、艺术扇、童年时代最为称奇的扇子就是西游记里的铁扇公主手里的神扇,一把铁扇说大即大,煽起一阵狂风,天昏地暗,孙悟空都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说小即小,可以放在舌头下面。最为智慧的扇子就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手里的那把鹅毛扇,不论出现何种紧急大事,兵临城下,火烧眉毛,生命攸关的时刻,他总是轻摇鹅毛扇,心中自有雄兵百万,轻松摆平。特别是司马懿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摇扇弹琴,稳坐城头,心平淡然,惊得司马懿疑有伏兵,连连喝退三十里。诸葛先生智退敌兵几十万,让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真为智慧之神,南阳卧龙也。最温馨的扇子是暑热夏天,母亲怀抱幼儿,哄孩子睡觉的那把扇子,有时孩子睡着了,母亲的扇子还在微微地摇。既是扇风,也是驱赶蚊虫,这时候的孩子是最甜蜜安静的时候了。这时候的母亲也是最温馨幸福的时候了。
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三个小伙伴坐在对面邻居的大门口乘凉,要一位叫牛哥的讲故事。牛哥刚从粮油加工厂下班回来,正在用热毛巾擦着满身的汗水。他听了我们的要求,狡黠地眯缝着眼笑着说,要听故事可以,你们每个人要给我扇扇风。我们当即表示同意。于是,牛哥从吃晚饭开始,边吃边讲,他讲的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晚饭吃完了,故事还没讲完,我们三人已经气喘吁吁,手酸胳膊累,汗流浃背。牛哥看我们一个个累的惨象,仿佛更来了劲,眉飞色舞,得意洋洋地卖关子,“这么小的风,我都热煞了。明天再讲吧,我也累了….”我们一听,一个个都着急了,鼓足劲,几乎是央求他,“没问题,我们鼓足劲给你扇。”于是,我们每个人都憋足了腮帮,胳膊伸直了,两手抓住芭蕉扇子用力扇,直扇得耳边风声呼呼响。这位牛哥大腿翘二腿,慢慢讲着故事,笃笃定定品完两杯清茶。一直到故事讲完了,我们三个小伙伴已经是汗水湿透了背心汗衫,东倒西歪,差一点就累得瘫在青石板地上了。这把好好芭蕉扇也被我们轮流用力扇得边沿脱线,龇牙咧嘴。龙哥看着芭蕉扇,差一点没笑得把嘴里的一口茶喷出来。
我们仿佛没有感觉到牛哥的表情,只是抹抹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看深蓝色的夜幕,一轮明月高挂,这时候一阵夜风吹来,浑身阴凉惬意,真是舒坦极了。有个小伙伴说了声,“要是有铁扇公主的神扇该多好,我们就一直这样自来风,清凉飕飕。”牛哥听了不以为然地说,“铁扇公主的神扇是写书人想出来的,这种神扇你们可能这辈子都想不到啦。”
几十年过去了,吴承恩先生塑造的铁扇公主神扇是难以找到的。但是,中国人制造的自来清凉风已经陪伴在我们身边,步入千家万户,芭蕉扇也不大用到了。随着生活的变化,八十年代开始一般家庭都添置了电扇,九十年代以来,空调也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今天的电扇名目繁多,有保健扇、台扇、万能摇头扇、壁扇、落地扇、吊扇….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空调也转向节能绿色产品。在酷暑难熬的夏夜,当我们打开空调,清新凉爽的微风习习吹来,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间里观赏西游记,不能不感到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科学的进步。
每当朋友相聚,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夜晚,三个小伙伴为听故事轮流扇风,不免哈哈大笑。虽然那天夜晚弄伤了一把芭蕉扇,三个小伙伴中的一位遭到家里的一顿责骂。但如今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忍俊不禁,童趣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