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延安
导读在延安,可以观光或浏览的革命圣地很多,如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党校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王家坪革命旧址……伴随着拥挤的人流,我走进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
在大西北工作期间,我一直怀着炽热而迫切的渴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走向革命圣地延安,登上风景依旧的宝塔山,倾听陕北民歌的粗犷和腰鼓的激越,看看清澈透明的延河水,是怎样流淌过我干涸的心田;或走进朴素而神秘的窑洞,看一看当年闪烁的油灯,是怎样燃亮了中国的明天或锦绣的未来……
在一个迷人的金秋时节,我从乌鲁木齐回到内地探亲,一股无法遏止的激情潮水,驱使我从途经的古城西安车站下车。我要亲眼看一看革命圣地延安。汽车在恢弘的黄土高原上奔驰,望着连绵起伏的丘陵和金黄的田野,我的心在长久的激动中,充满了潮湿而温情的向往。汽车司机不失时机地打开收录机,一曲曲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在车厢内悠扬地回荡。《黄土高坡》、《走西口》、《南泥湾》……歌声是那么的美妙而亲切,歌声是那么的辛辣而响亮,歌声是那么的醉人而荡气回肠……歌声将我带进了黄褐色土地上头扎羊毛肚的陕北汉子宽阔的胸怀前,将我带到了永远屹立在中国革命史册的延安宝塔和燃烧希望火种的延安窑洞……
汽车经过一天的快速飞奔,终于将我带进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带到了充满高原风情的城市。当我行走或伫立在宽敞的延安大街,我深情的目光充满了无限的敬意。那魂牵梦绕的延安宝塔就矗立在眼前,在晚霞时分,它是如此的壮丽和辉煌;延河水像一条明净而柔软的丝带,从市区中央温柔地飘过。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实,延安激荡的昨天和沸腾的今天,依旧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与风采。在并不繁华的延安大街上,我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忘情地穿行或驻足,是什么力量驱使那些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远涉重洋?来到这甚至有些荒凉的陕北小城?这又使我想到了三十年代,美国记者斯诺走向延安的那一段历史,想到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诺尔曼。白求恩,而正是这位可敬的美国女性,用她饱满的笔墨和激情,书写了讴歌中国革命的鸿篇巨制《西行漫记》……
在这充满花香的小巷中,我走进了一家个体小吃店,老板用爽朗的陕北口音招呼着我。我静静地坐在粗制的木登上,观赏陕北姑娘拉面娴熟的动作,和坑灶里明亮而跳跃的火苗……当我用完羊肉泡馍、外加一碗拉面后,才知道自己的食欲是如此的好。陕北的风味和风俗,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开了眼界。
我下榻在延安宾馆时,已经是星夜时分。推窗远眺,附近的宝塔山上灯火辉煌,这又使我想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千古名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大后方,成为刺破漫漫长夜的一把利剑!无数革命者手真挚火炬,前赴后继,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滚烫的追求真理的心,最终迎来新中国诞生的灿烂黎明……这一夜,我躺在延安温暖的怀抱里,久久无法合上眼帘……
第二天,当绚丽的晨光镀上窗纱,我健步走上宝塔山,用深情而敬畏的目光,凝视着犹如灯塔般耸立云天的宝塔。放眼望去,这座人口不足二十万的黄土高原城市,依旧是那么拙朴而生机盎然。诚然,宝塔山公园比不上西湖,比不上北海公园,但她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依旧使众多的游人流连忘返。
在延安,可以观光或浏览的革命圣地很多,如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党校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王家坪革命旧址……伴随着拥挤的人流,我走进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在浩瀚的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廊中,延安的画卷是那么的色彩斑斓,在讲演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中,我再一次重温了延安光辉的历史,我沉浸在往昔战争飘逸的烽烟中……
在一坐陈旧的窑洞前,我和众多的游人鱼贯而入。延安金黄色的泥土,不但塑造了陕北普通的民居,更为壮怀激烈的中国革命塑造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是毛泽东同志曾经工作和休息的地方,虽然历经岁月的更迭,里面的陈设整齐如新。那简朴的铺盖,那粗糙的木登,那盏醒目的油灯,都印证着一代伟人在这里伏案疾书的情形。难以想像,毛泽东的不朽著作《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就是在陕北的普通民居里诞生的。
我最后一次伫立在延安大街上,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诚然,延安比不上沿海城市的繁华和楼高人密。但她独有的气质,是任何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无法比相的,她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富矿,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1646字